2022年09月19日08: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广袤的东海之中,位列韭山列岛的中铁墩屿毫不起眼。它的面积只有两公顷,即0.02平方公里,天安门广场面积的二十二分之一,一个标准足球场的2.8倍。
然而,就是在这座距离陆地仅20公里的小岛屿上,繁衍生息着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凤头燕鸥。
33岁的丁鹏是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2013年3月,随着中华凤头燕鸥监测与培训会议召开,丁鹏陪同国内外30多位专家登上中铁墩屿,为人工引导干预中华凤头燕鸥选择目标繁殖区域。他们计划在中铁墩屿上放置400只与中华凤头燕鸥同样大小的假鸟,并配置鸟声回放系统,招引中华凤头燕鸥飞临岛上人工选择的区域栖息并繁殖。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中华凤头燕鸥列为极危,被视为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由于其数量稀少、行踪神秘,被称为“神话之鸟”。
在浙江,2004年和2007年,鸟类研究人员在韭山列岛将军帽岛上曾发现过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踪迹。然而,受台风、人为盗蛋等因素影响,它们之后在韭山列岛就销声匿迹了。
为了让中华凤头燕鸥重回韭山列岛,逐步恢复它的种群,2013年5月份,丁鹏随团队返回中铁墩屿,正式开展中华凤头燕鸥招引和恢复监测项目。安置好假鸟和声音设备后,他和一名来自美国的志愿者开始长期驻岛。考虑到人住在岛上会干扰到中华凤头燕鸥,他们将观测站设置在中铁墩屿对面荒无人烟的积谷山岛上。
一个简易的工棚,就是丁鹏的住所和工作室。每天,他举着望远镜遥望中铁墩屿,寻找中华凤头燕鸥的踪迹。
随着时间推移,最初的新奇逐渐转为枯燥、乏味。喝撒过漂白粉的雨水、无法洗澡,用电要靠太阳能,但是一逢阴雨天气,储备的电能只能维持手机使用。相比生活条件的艰苦,对丁鹏而言,最难忍受的“熬”来自孤独。“住在荒岛上,日复一日的孤单和西面八方涌来的海浪,那是一种如同被关了禁闭、流放海岛被人类遗忘的感觉。”
到了6月底,中华凤头燕鸥已过了正常繁殖期,丁鹏等工作人员撤出岛屿休整。
7月,丁鹏陪同项目组专家再度登岛,专家组建议拆除假鸟和声响设备,结束当年招引监测。拆除设备时,丁鹏发现中铁墩屿上有50多只大凤头燕鸥。因为大凤头燕鸥是中华凤头燕鸥喜欢伴群的物种,出现大凤头燕鸥意味着中华凤头燕鸥出现的概率更高了。丁鹏兴奋地建议设备多放置几天。
7月22日,当船驶过中铁墩屿一角,上千只燕鸥在天空中飞舞的壮观场景一下子闯入丁鹏眼前。
“映着蓝天、碧海、绿岛,那场面真是太漂亮了。”更让丁鹏惊喜的是,他在鸟群中发现了中华凤头燕鸥。
从那时起,丁鹏又继续和另外一名志愿者在积谷山岛驻守到10月份。那段时间,他们最多观测到了3300多只大凤头燕鸥和19只中华凤头燕鸥,共繁殖出了600多只大凤头燕鸥和两只中华凤头燕鸥。
这是弥足珍贵的开始,在丁鹏看来,这意味着中华凤头燕鸥在中铁墩屿上安家了。
从2014年起,观测站被移到了中铁墩屿上,搭上一顶帐篷,丁鹏一住就是数月。从此,对于中华凤头燕鸥的观测、保护、宣教成了丁鹏的日常工作,中华凤头燕鸥逐年变化的数量却被他清晰记录着:2014年,41只中华凤头燕鸥在中铁墩屿栖息、繁殖,成功孵化雏鸟13只;2015年,成鸟数量为52只,孵化雏鸟16只;2017年,成鸟数量为26只,孵化雏鸟10只……2021年,成鸟数量最高至84只,孵化雏鸟22只。
丁鹏说,84只,创下了中华凤头燕鸥全球一次观测数量的新纪录。而今年,中华凤头燕鸥观测数量再创新高,达到93只,雏鸟共孵出36巢。
丁鹏自豪地说,自人工招引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孵化中华凤头燕鸥雏鸟150余只,占比全球各地繁殖总量的80%以上。
如今,在中铁墩屿上,设置有3个观鸟木屋和两个监控点,实现着24小时全程监控。除了工作人员用于生活、观测的简易活动板房和木屋外,岛屿尽量保持着自然的原生态风貌。
近10年来,无数次往返于陆地与岛屿,丁鹏形容自己是一名“海漂”。他早已习惯了在岛上与蚊子、蜈蚣相伴的日子,习惯了在海岛礁石间一瞥“神话之鸟”那美丽的身影,也习惯了宣传保护中华凤头燕鸥,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它们。
2020年,丁鹏参与的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抢救保护工程建设获得“全国野生动植物卫士奖——先锋卫士”荣誉。今年,丁鹏荣获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提名人物。
如今,在中铁墩屿上,植被繁茂间,此起彼伏的鸥鸣声不绝于耳,时常可见那冠黑、羽灰、体白的身影在自由翱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