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强国复兴有我”专题报道
分享

安徽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耿青

以司法温度连接民生民心

2022年09月06日08:21    来源:中国妇女报

“案件终审判决下来后,当地知情的老百姓都说,这样的法官人民信得过,是人民的好法官……”几年前,一起因养猪引起的民事纠纷,经过两级法院八次开庭审理,终于在耿青手中案结事了。当事人在感谢信中由衷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9月1日,刚从北京载誉归来,手捧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大红证书的耿青,铿锵承诺:“将永葆初心使命,以人民满意为宗旨,无愧光荣称号。”

耿青,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从业23年,坚持把“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法律增辉”写进事业,化解各类案件2000余件,结案率、调解率年年位居该院前三。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法官不是办案的机器。司法要有力度,要能震慑不法行为,司法更要有温度,要能温暖群众心窝。”这是耿青的“口头禅”,刚进单位的年轻同事几乎都听她说过这句话。

温情来自对司法工作的热爱。耿青的父亲是位老法官,“儿时耳濡目染,特别向往长大后也戴上父亲那顶威严的大檐帽。”1999年,耿青如愿成为一名法官后,“在办案中才渐渐明白了父亲口中时常念叨的那句‘兼顾法理情’,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背后需要付出巨大的心力。”

几年前的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当事人诉请追索养老金。这原本是企业改制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不属于法院管辖。“虽然可以驳回起诉,但当事人即将退休,如果因社保金交纳中断,不只会信访不断,当事人也将面临养老问题。”当时已身怀六甲的耿青,带着当事人跑遍了社保局、改制企业、主管单位,找法律、问政策,苦口婆心地做各方的思想工作,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线下活动受限、企业经营困难,给案件执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耿青变换思路,为企业“雪中送炭”。

她带领团队转变执行思路和工作方法,站在企业角度,以“退一步想”求“进一步为”,开展“发挥执行职能,助力‘六稳六保’”专项活动,探索“云上执行”模式,打破人员聚集限制,组织网络司法拍卖节,提高财产变现效率,推行活封活扣、执行和解、信用承诺机制,随着辖区市场主体及时拿到了案款、解决了融资问题,被查封扣押的厂房、机器设备等不影响正常使用,也给了企业“喘气”的机会。

司法与多方利益紧密相连,司法温度常常连接民生与民心。三年前一起涉金融案件中,一家开发公司将工程项目两处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和地上房产用于抵押贷款,之后,资金链断裂无法清偿,银行申请强制执行。而承租涉案商铺的8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搬迁,购买抵押土地地上住宅的2600余户购房人不能办理房产证。

“案情复杂,涉案金额大,与案件相关的案内、案外人太多。”怎样做到案结事了?考验法官的智慧和能力。耿青一次次组织调解、现场勘查,协调当事人议价拍卖,推动财产变现,一举兑现了银行大部分债权,购房人拿到了房产证,安抚了民心。同时,耿青带着团队逐户走访承租人,耐心劝导、帮助腾迁,促成由当事人给予一定补偿的方式和解迁出,最终顺利完成所有商铺清场,“各方利益实现了最大化”。

法庭上,耿青是威严干练的女法官;办案中,她的耐心细致总让人如沐春风。2016年,耿青法官工作室成立,成为安徽省首批以法官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之后,她普法的身影不光出现在乡村、社区、企业、学校,还频频亮相荧幕、出现在视频节目中。

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法官解案》栏目主讲人之一,参与全市法院“法官故事”录制、全媒体直播、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宣讲、文艺汇演、专题沙龙等,在耿青看来:“让更多人知法、懂法、守法,做法律‘明白人’,是法官角色的拓展,也是传达社会正义,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与国家的繁荣昌盛创造必要的制度基础与社会条件。”(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