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乡村教师于朋燕:踏上援疆路 带回“诗与远方”

2022年08月25日09: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一词,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李集镇刘集小学教师于朋燕心里,从来都是具体、清晰的。从他大学毕业选择跨专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起,这个90后青年的路就开始不同。扎根农村十多个年头,他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这里的孩子渴望走出去,去看看祖国的山河,去看看美丽中国”。

对于自己的教学成绩,于朋燕用了“突出”二字。在近5年的师德和年度考核中,他年年表现优秀,所带班级每次考试成绩也都位列全镇前三。从一名教师被提拔为副校长,于朋燕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有更多的挑战及困难等着我”,但他说“我不怕”。

乡村教育,关乎公平。2017年,于朋燕整个暑假都在学校里度过。这一年,郓城县实施“全面改薄任务”,着力于改善学校教书育人环境,让农村的孩子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一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当时在新建的教学楼里,27岁的年轻教师于朋燕抬桌子、整理档案。“没有风扇我就硬抗,校园内的蚊子特别多,等到休息时才发现身上被蚊虫叮咬了许多包。”而有关这个火热夏天的记忆,最终融进了开学时孩子们的感受。“学生高高兴兴地搬进新的教室,学生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于朋燕说。

从教十余年,吃苦与收获几乎成为于朋燕每一阶段的人生注解。2020年,进入“而立之年”的于朋燕报名参加第二批国家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并被选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第二中学进行支教,承担高一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此时的于朋燕,已是郓城县优质课执教人、郓城县优秀教师,他在记录援疆支教生活的感想里写道:“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坚信选择援疆就选择了奉献。”

无法避免的辛苦很快就来了:空气干燥、有时差、早晚温差大、紫外线强……用于朋燕的话来说,只能“用积极的心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及时调整心态,尽快进入角色”。在那里,于朋燕在透着花香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在放慢教学进度的同时狠抓课堂练习,使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慢慢地,班上一些一开始厌恶数学课的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课。

援疆路漫漫,执教大可为。为了把先进的教学理念留下,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于朋燕参与“岳普湖县第二中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与当地教师结对分享自己在学科教学、业务技能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当地一名教师在听完他的分享《数学中如何高效地进行期末复习》后,连说“实用”。

微小的改变正通过许多于朋燕们的努力而发生。在壮美的边疆,这些援疆教师用诗歌表达援疆人的生活画面和情感,他们念及千年胡杨、慨叹不屈情怀。于朋燕也在看到援疆教师微信群里的诗歌后满含热泪,“顿时觉得我们在远方也有诗”。

在西部边陲度过几百个日夜后,这份来自边疆“诗与远方”的梦想,也随着于朋燕援疆之旅的结束被带回乡村小学、带到乡村孩子们的面前。有媒体这样评价他的这段经历:“一段援疆路,连接着两地教育的大门;一生援疆情,谱写了新时代最美的乐章。”而对于朋燕而言,自己理解的乡村教师也更加具象了,是“奉献和付出”,是“将继续在乡村教育建设中发光发热”。(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