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一群青年从红色起点出发

2022年08月19日08:26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当新时代青年演员扮演一百年前的优秀青年,会说什么?用当代审美去诠释红色体裁,会表现什么?当我们站在今朝百年后回望他们,会想什么?

8月17日晚,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开演的话剧《红色的起点》一一回答这些问题。“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从《新青年》的“一枝独秀”,到“北李南陈”相约建党,开启了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

《红色的起点》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的重点剧目,这次再登国家话剧院的舞台,5天连演6场,带观众感受理想之火、信仰之光。

整个舞台就像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

面对46万字的原著,话剧《红色的起点》编剧罗兵大胆打破线性叙事结构,选择了1919、1920、1921年这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以清晰的时间线将各个人物的活动连结,从史实的事件中提取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发展及壮大的历史过程。

导演罗兰曾在采访中提到,“作品讲述的是一百年前青春热血的年轻人,他们希望通过革命去改变社会现状。这个热情的状态应该是红色。无论是舞台还是多媒体,线条一定都是直角的,这是革命的凛冽感和突破感。所以最后方案中颜色基调集中在黑色、红色,黑色代表冷静,红色代表内心的炽热。”

青春的理想和执着,是一百年前的年轻人和现在的年轻人所共通的特性。即使存在时代的差异,每位演员的状态都是积极向上的,是在精神面貌和思想高度上慢慢靠拢的,“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成长。”罗兰说。我们希望观众在看到这部戏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百年前的青春力量,感受到理想和信仰对于一个人的感召和鼓舞。

整个舞台像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群像式地向观众讲述和重现这一段恢弘的红色往事。演员不仅仅代表着某一个角色人物,更是代表了当时不愿意受压迫、不愿受欺负的中国人,代表了那一批有热血干劲、立志要救国的一群人,这也是共产主义者共同的精神理想。

有人问演员们:“如果你们有机会认识你们扮演的角色,你们会跟他们说什么?”他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的一致:“带上我!我想成为你的伙伴,我想加入这伟大的事业。”

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青年人穿越百年时空的同频共振

大幕拉开,几根白色的长几何光柱将舞台背景分割,宛如在漆黑的夜里出现的几道光,从缝隙中透过,来到观众眼前。

中共一大会址、老渔阳里2号、新渔阳里6号……观众们仿佛置身于大学的课堂、会议的大厅、南湖小船的船舱中,成为历史的观者。

用一个个建党前后的历史故事,鲜活还原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论、崇高的信念、革命的斗志,在舞台构筑的一方空间里激情涌动,向观众讲述和重现这一段恢弘的红色记忆——一百多年前,闷热多雨的上海,一群青年、一个组织、一场会议,以“信仰”之名聚集,开启了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

在话剧《红色的起点》中,演员引领观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历史,宛如党史博物馆的解说员一般,为大家呈现一台生动的“党史课”,观众在身临其境的感动中,多次在上演重要历史节点的时刻爆发出热烈掌声。

在作品结尾部分,演员们齐声高唱:“我们的模样,映照在梦想的墙上,从天真浪漫的最初,到拥抱一切的远方。”观众们也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拍起节奏,台上台下是炽烈的交融。

导演罗兰表示,他对话剧《红色的起点》演出充满了信心。她还讲述了从排练到演出过程中见证青年演员学习党史后的进步,她说:“我们要求演员们在精神和灵魂层面与角色原型达到高度契合,很多演员刚进组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来表达,我们就一边排练一边学习党史,这样的方式使演员们慢慢掌握了方向,一点点接近百年前那个重要的会议。也希望新一轮的创排可以将更好的舞台效果呈现给观众,使当下的青年可以和百年前改变中国命运的青年党员达到‘共振’,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光辉,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一首吉他歌谣《模样》在结尾处以真情引人落泪。在乐声与掌声中,话剧《红色的起点》成为当代年轻人与百年前历史的一场隔空对话,一次握手,一份诚挚的心灵相约。

红色题材作品有着永恒的生命张力

宏大的历史就像一幅巨大的绵长的画卷,很多不太为人所知的名字,却在真正了解之后令人触动。

作为剧中两位女演员之一的李沫颔扮演的是杨开慧和王会悟。同样是两名优秀的女性,起初,李沫颔对王会悟却并不甚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

“在我了解王会悟之后,深深地被她吸引住。熟知的历史中对她的记载非常少,但是在中共一大的红船上,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作为船娘,她处理了很多的细枝末节的事情,确保了一大的顺利召开。”李沫颔五官立体而分明,眉宇间掩不住一丝英气。“舞台上,我觉得自己特别帅。因为我想,我在做一件这么伟大的事情,我见识过更大的世界,我的气质和气场也一定是不同于常人的。”抱着这样的内心,李沫颔在剧中为数不多的出场中,总是目光如炬,像随时在等待未来的召唤一样。“这是我理解的王会悟,作为演员,我要自信才能塑造出观众相信的角色。”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穿越百年的年轻人之间的对话。

“他们与我们同龄,却有着改变社会的理想和抱负。他们坚定,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芒。”作为全组最小的演员,常志远却已经不是第一次出演红色题材的作品了,他在说到理想主义的时候,眼睛里散发着对于前辈们的崇拜与尊敬。“就像虽然还没有谈一段美好的恋爱,但是要对爱情充满期待一样,要永远对美好的东西充满期待!”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要有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就体现在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身上。

国家话剧院此前出品的话剧《三湾,那一夜》就是这样。1927年一个夜里,一群年轻人在江西永新一个叫三湾的地方的杂货铺里,开了一次会,研究下一步的路怎么走。

这次会议,就是三湾改编,成为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该剧一经公演,就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观众,被誉为“走心的党课”,以致一票难求。再回到这段历史,我们来看一下,当时几位主人公的年龄:毛泽东34岁,余洒度28岁,苏先俊21岁,罗荣桓25岁……

主创人员为了把这部戏写好、演好,先让自己钻到那段历史中,把打捞出的一个个碎片拼接,尽力还原,再用话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编剧王宝社告诉大家,“写这个戏的时候,我躲到凤凰岭的山里写剧本,整整两个月,陪伴我的只有外面呼呼的风声。我感觉自己在燃烧着,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年代。”那风声就像是从90多年前刮过来的,随着风声刮过,我们仿佛看到剧中人物一个个从纸上站起来走出来,逐渐饱满、丰富,有了生命、有了温度。

第24届曹禺剧本奖这样评价:“该剧以高度凝练的戏剧形式再现三湾改编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穿透历史和当下的思辨力量。”

这让人想到去年长期“霸屏”的电视剧《功勋》,引起网友纷纷热议,“每个场面都很燃,每个故事都很精彩”,“如果不明白共和国勋章的含金量有多重,那就来追这部剧感受一下吧。”

这,就是红色题材的生命张力;这,就是理想信念的永恒力量。

当《红色的起点》大幕拉开,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台上,他们目光坚定,理想远大,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是一百年前的年轻人,也是当今的年轻人。理想信念的力量,让他们的青春与热血,在一百年后依然火热地燃烧,点燃同样年轻的生命。(穆铎)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