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00后受助大学生将第一份工资捐给希望工程

追逐光 成为光 散发光

2022年08月10日08: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7月30日,一笔2000元的捐款令邯郸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可以说既欣慰又高兴!”作为基金会的秘书长,郭涛解释说:欣慰的是邯郸市“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公益项目开展5年来收到了第一笔来自受资助大学生的回馈,高兴的是捐赠者从曾经的受助者成长为该公益项目的同行者。

邯郸市“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公益项目是由团邯郸市委、邯郸市实施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邯郸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公益助学项目,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开展5年。

这名邯郸籍捐赠者是该项目2018年的一名受助者,出生于2000年的他今年刚大学毕业,在雄安某运营商互联网子公司工作后拿到了第一份工资,便毫不犹豫地通过微信联系了基金会工作人员。

但当8月8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时,这名00后却对记者的采访犹豫了。

从第一份工资中拿出200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他没有告诉任何朋友、同事和同学,甚至也没对父母提起。“只想悄悄地做我该做的事情。”在他看来,因为这件事被大家关注,似乎违背了他的初衷。

犹豫再三,他最终还是答应了记者的采访,但有1个条件,不要透露他的真实身份和姓名。这名00后让记者称他为“星火”。他解释说:“既然是想用我的事迹去影响更多的人,那就愿我这星星之火,可以点亮更多的光吧。”

虽然已经过去4年,但拿到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很多细节在“星火”的记忆中依然清晰。

父亲生病、母亲和他又突遭车祸、家里刚刚还了一笔外债……父亲身体好转之后,便在路边摆了个小摊。“那个暑假是我最充实的暑假,一熬一宿、一连两个月,知道了挣钱不易。”在“星火”看来,当时邯郸“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公益项目资助的5000元,不仅仅是帮助家里凑够了他和姐姐的学费、生活费。

7月30日下午,“星火”用一条长长的微信,对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讲出了曾经那个内向少年当时不曾说出的话——“我还记着2018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你们不辞辛苦地驱车实地走访。当时,你们走的时候我去送你们,一个姐姐一直在鼓励我,让我好好学习。我能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鼓励与加油。 每当我难过的时候,我就想起来有那么多的希望工程的哥哥姐姐们曾为了我而不辞辛苦,我就不难过了!对你们的付出,我们心怀感恩,这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回首刚刚过去的大学生活,“星火”坦言:“大一下学期到大三上学期,我一直参与学校勤工俭学项目,每天主要打扫教室卫生,工资能够满足我当天的午饭钱。”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度过4年充实的时光:从一个萌新播音员到播音部部长,最终成长为校园广播台的学生负责人;获得过校辩论赛优秀辩手、学院最佳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曾经不爱说话的我变得喜欢与人交流了”。

通过2018年接受资助时组建的微信群,“星火”不时把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分享给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获得了2020年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国赛铜奖、2020年第六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20年“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等,取得了1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了1篇论文……

在大学毕业论文致谢里,他写道,“得学校关怀,得社会相助,这份大爱,定尽己所能,回报社会……”

说到做到,他第一个月的工资不到8000元,留下房租和生活开销后,他悄悄拿出2000元捐助希望工程。7月30日捐赠后,“星火”在捐赠通道里留言:做个对社会、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

在“星火”看来,希望工程的捐赠是个起点:是他大学的起点,是他继续成长的起点,也将是他回报社会的起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江涛 通讯员 张淑晓 王瑞瑾)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