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分享

年轻航天人的“筑梦空间站”

2022年08月01日10:01    来源:央视网

昨天(22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任务组织发射前系统间全区合练。目前任务各系统已经做好了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近两年,随着中国空间站开始在轨组装建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了高密度发射,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三型火箭携手搭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地运输走廊”。

为了更好地保障空间站建造任务顺利实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组织成立了“筑梦空间站”青年党员突击队,今天的《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系列报道,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群年轻的航天人。

这几天,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于发射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正在进行发射前的检查,确认火箭状态,并模拟火箭发射全流程。

刘秉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完成测试之后,他和远在北京的同事进行了一次通话,交流了这次测试的相关情况。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副主任设计师 刘秉:我们通过远程测试判读网络和北京家里的同事一起沟通联系,我们共同为长征五号B遥三火箭进行把关,最终确认整个数据合格,满足整个飞行任务的要求。

为了保障空间站任务顺利实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从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三型火箭研制发射队伍中挑选了一批年轻骨干力量,组成了“筑梦空间站”青年党员突击队,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

刘秉所说的远程判读网络,就是由青年党员突击队带头攻关研制的远程辅助测试系统,它有些类似于现在医疗领域的“远程会诊”,可以让后方的火箭专家实时看到已经在发射场准备发射的火箭的状态。在这套系统应用之前,前后方高效沟通难度极大。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高晨:以前前方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打电话回来说我们这出现什么问题,电话说起来肯定没有见着实物那么顺畅,所以当时我们就叫“干瞪眼”式的保障。

这套系统的应用,解决了过去“干瞪眼”而使不上劲儿的保障模式,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让火箭专家“足不出京”就可以同时为多个型号的火箭提供智力支持。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室党总支书记 魏威:这套系统可以将后方专家的一个智力资源集中起来,形成优势力量去协助前方,去快速地进行一个问题的定位和处理。

研制团队告诉我们,别看这套系统现在“干劲十足”,当初它的研制过程可是一点都不容易。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副主任设计师 韩雨桐:这条网络链路它非常长,它中间的环节特别多,接口非常复杂,我们也是进行了很多技术方案的论证,以及试验验证工作。经常一干干到大半夜的,但是感觉都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怨言,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把这件事干成。

青年党员突击队在突破关键技术过程中协作攻关,让系统的搭建能够顺利进行。经过多年的努力,远程辅助测试系统正式应用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并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2021年5月,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在即,但就在距离发射不到3小时的时候,工作人员却突然发现火箭动力系统的一个参数异常,发射存在安全隐患,任务被迫推迟。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室电气总体专业主任设计师 王子瑜:我们将前方的动力系统的参数实时同步推送到了北京,我们相关的专家也是在同步地对相关的参数进行计算,共同完成了故障的快速定位。

王子瑜告诉我们,远程辅助测试系统为这次故障的成功排除提供了重要支持,当时在发射场前方负责技术问题的青年党员突击队队员也在火箭问题分析与排查过程中,冲在第一线,在发射塔架上连续工作了八九十个小时,最终火箭在推迟发射9天后成功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

像这样的党员突击队,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组建了100个,他们以“一个突击队至少解决一个重点问题”为导向,分别在各自的任务中承担起攻坚克难的责任,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室党总支书记 魏威:火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枚火箭的研制到测试到发射离不开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也正是这无数个基层的党组织战斗堡垒各自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将一枚枚火箭准确地送入太空。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