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1日09:02 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龙潭港旁的靖西大道,有一处“爱心停车场”;龙岸社区街边的门面房里,一间布设温馨的“爱心驿站”正式开张;龙潭街道办事处旁,功能齐全的货车司机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建设……
南京市栖霞区作为江海联运、水铁联通的交通枢纽,区域内活跃着全市最多的货车司机。做好疫情防控,这是被格外关注的群体;稳住经济大盘,他们是奔驰在物流动脉上的主力军……栖霞区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的放矢加强阵地建设,一线问需实现精准服务,让这一常年四处奔波的群体“心有所系”,行动有了“主心骨”。
临时停车场,解了“急难愁盼”
龙潭港旁靖西大道的“爱心停车场”,留住了众多过路货运司机的温暖记忆。
一开始,这却是一个棘手的管理难题。4月,全国疫情形势复杂严峻。作为港口新城,龙潭街道有大量的物流货车司机因疫情滞留,他们面临着停车难、生活难的问题。“司机没有一个合适的去处,属地在疫情防控上也面临较大风险。”龙潭街道综合执法检查大队副大队长汪素国说,最初上路执法的“两难”境地让他记忆犹新。
压实防控责任,扛起属地担当。龙潭街道在过路司机较集中的靖西大道设立“爱心停车场”,辟出60多个免费停车位,建设临时卫生间、洗漱间,安装热水器,提供饮用水等,让困守车内、居无定所的司机们有了临时的“家”。与此同时,在停车场旁设置核酸检测点,每天提供免费核酸检测,专人负责场地消毒消杀。
“我是党员,有需要要带头上。”南京伯辰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货车司机徐春伟是名有24年党龄的老党员,不跑车的时候,都会来停车场参与志愿服务,在入口处维持交通、核酸入口测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我最能理解在外奔波的感受,爱心停车场让大家有了温暖的依靠。”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这一临时的“爱心停车场”有了全新的蓝图。在栖霞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龙潭街道党工委筹划建设为货车司机提供服务的“爱心驿站”。驿站不仅为货车司机提供免费停车、免费“双检”、代办通行证、核酸检测等服务,还能满足司机的用餐、装卸、咨询和就医等需求,变成一个常设的“暖心之家”。
升级爱心驿站,营造“司机之家”
“一路阳光,欢迎回家。”7月1日,设在社区里的爱心驿站——“龙岸花园货车司机党群服务站”率先亮相,一面温馨的照片墙记录了货车司机们的生活日常。
“我们社区距离龙潭港不过2.5公里,有大量的货车司机租住在小区。社区9000多人里,有500多名货车司机。”龙岸花园社区负责人说,这个“爱心驿站”总面积130平方米,设置了党建服务、政策宣传、诉求反馈、安全教育、交流互动、应急隔离等功能分区,配套爱心药箱、自助售卖机、微波炉、无线网络等生活保障,可为过路货车司机提供一体化全天候服务。站点推进建设过程中,龙岸花园社区第一时间面向居住在小区的500余名货车司机发放了调查问卷,广泛梳理货车司机群体需求,整理形成需求清单,切实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实际困难。
龙潭作为港口街道,在江畔人家、龙岸花园社区等区域,共有运输集装箱卡车2000余辆,物流从业人员达2902人,其中货车司机1426人。龙潭街道党工委书记武晓路介绍,发挥区域大党建联盟作用,街道规划建设1个货车司机党群服务中心和3个货车司机党群服务站。通过打造“一中心三站点”服务矩阵,畅通经济社会发展“红色动脉”,为基层治理和区域发展赋能。
属地党组织牵头,定期组织线上学习、线下活动,爱心驿站让流动党员找到了组织,让更多货车司机拓展了“朋友圈”。设立党员流动岗,每月组织常住党员货车司机到社区报到、加入志愿服务,让社区治理多了一支生力军。
“目前港口货运行情持续回暖,街道的一系列举措增强了行业发展的信心。”栖霞区江海集装箱运输商会会长贾全奎说,疫情影响之下,货车司机招工难,爱心驿站就是“司机之家”,让这一流动性大的群体有了归宿感,收获了职业成就感。
一线问需调研,激活“红色细胞”
“我的组织关系在老家,但也非常希望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关爱。”南京安林森物流公司的党员司机金守祥已有25年驾龄,常年奔波在外,但每次党支部有大型活动,他都会第一时间请假赶回去。面对栖霞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百人万里行”调研组,他吐露心声。
工作在“云”上,奔走在路上。这是货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日常。为更好地关注新业态、凝聚新力量,栖霞区委组织部联合区交通运输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总工会等部门面向传统物流企业、互联网货运平台、个体货车司机,区街社“三级联动”开启全范围摸排。开发“红运”数字系统,逐一录入企业和司机基本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动态划分分布网格。全区现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2.4万余人,其中货车司机2.2万余人,党员149人。
老金的心愿很快就能实现了。栖霞区成立“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和“南京市道路货运行业栖霞党支部”,实行货车司机“企业+驿站”双渠道管理,建立“双向报备”机制,确保“流动不流学”。组建4支先锋服务队,选拔党龄长、驾龄长、安全行驶里程长的“三长”司机担任队长。
栖霞区正不断推动服务触角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扩展延伸,在全区各街道、栖霞高新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集聚区全覆盖建设“宁小蜂驿站”,提供“歇脚休息、纳凉取暖、饮水热饭、手机充电、图书阅读”等多功能服务。
“我们要用好用活服务驿站,坚持‘有温度、聚人气、优治理’,系统打造集综合服务、参与治理、党员管理等为一体的暖心品牌。”栖霞区委“两新”工委副书记祝阳平介绍,要建成覆盖全区的“红驿站”枢纽型党建阵地,构建“十分钟关爱服务圈”,指导企业从党员中选拔车队队长、配送站站长、骑手队队长等,设立“党员先锋岗”等加强示范带动。组建新就业群体党员志愿服务队,比业绩、比服务、比贡献,引导企业党组织“嵌入发展”、党员“融入治理”。(本报记者 仇惠栋 通讯员 张凡 李欣)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