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分享

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

本报记者  龚金星  朱佩娴  毕京津  王  者

2022年07月26日10: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河南省统计局
  底图:郑州市郑东新区。
  霍亚平摄

巍巍大别山,滔滔黄河水。中原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中原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4次赴河南考察调研,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殷殷嘱托,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

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河南牢记嘱托,勇毅前行。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2022年,河南夏粮总产量3813.1万吨,稳居全国第一!

粮和农,始终是河南人心中最重的字眼。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时指出,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立足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目标和任务,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

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2017年至2021年间,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2021年,河南粮食种植面积达16158.46万亩,粮食作物产量1308.84亿斤,与2012年相比,产量增加129.16亿斤。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周口市商水县的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里,高科技让田间管理更高效。除了常见的成片连方、沟渠相连,这里还配套了统一联网的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等科技设施,在智能中枢的协调指挥下,各设施既能独立高效运作,又能协同配合,为农民提供实时数据。

“过去都是雇人浇地,一人一天最多浇10亩。现在电脑控制,动动手指设定好程序,一天就能浇完所有地。”商水县枫未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守先对自动化灌溉系统很满意。他今年承包了2000亩土地,亩均小麦产量超过1400斤。

“十二五”以来,河南累计投资1037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约7600万亩。“目前,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逐步从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等基本功能,过渡到加强土壤治理,进一步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上来,建成了一系列更高标准的示范田。”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

良田也要配良种。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五年来,国家审定品种中的河南选育单位选育品种共567个,其中小麦品种142个、玉米品种383个。河南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品种选育水平全国领先。

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河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出台,立体推进县乡村规划,9500余个村庄形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初步成果。“十二五”以来,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10.73万公里,农村电网投资累计1397亿元。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越来越高,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2020年,河南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21年,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14362元,较上年增长10.2%。

聚焦聚力转型创新发展

河南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1/7,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盾构机、新能源客车、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

郑州下一代信息网络、郑州信息技术服务、许昌节能环保、平顶山新型功能材料4个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任务,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全面打响转型发展攻坚战。

目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进展,新兴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初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格局。2012年至2021年间,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3.3%,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1个百分点。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如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凸显,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挂牌运行,一批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启动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创新平台获批建设。

当前在河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五、中部首位,双创市场主体数量稳居中部六省第一位,科技人力资源和产业技术工人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河南依托区位优势,推动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建设协同互促、提质增效,率先创新四路协同发展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模式。

河南在全国率先开通平价跨境电商洲际包机航线,截至2021年,3条跨境电商包机专线累计运送货物8.9万吨,实现进出口额206亿元。2021年,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2018.3亿元,同比增长15.7%。郑州机场入驻卡车航班公司30余家,运输网络覆盖国内90多个大中城市。

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从2010年2月6日郑西客运专线投入运营到2022年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12年间,仅河南省内就建成高铁2032公里,完成17个省辖市高铁全覆盖。中欧班列(中豫号)从开通到2021年,五年间累计开行逾5000列,其中2021年开行1631班,货值64.57亿美元,货重127.86万吨。

河南铁海联运从无到有,现已通达天津、上海等港口。2021年,铁海联运班列完成集装箱运输11.2万标准箱。沙颍河、淮河航道实现通江达海,2021年,周口港开行至淮安港、太仓港、连云港港、大丰港、上海港、凤阳港等河海联运集装箱航线共计2.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30%。

十年间,中原腹地变开放前沿。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成果数量位居同批次自贸试验区前列,河南功能性口岸数量位居内陆地区首位,跨境电商业务覆盖196个国家和地区,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

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

小秦岭停僮葱翠,举目四望,绿意浓浓。不远处,黄河水奔涌向前。“前些年山里采矿搞黄金冶炼,水体污染严重。现在,小秦岭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山青了、水绿了,客商纷纷前来投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门峡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村民相云杰赞不绝口。作为黄河进入中原的第一站,三门峡市奋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治理小秦岭及周边水土流失面积2400平方公里。

黄河安澜,生态先行。近年来,河南力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切实守护好黄河中游生态屏障。遵循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整体思路,河南矢志不渝对乱堆、乱占、乱采、乱建“四乱”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着力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流域生态面貌焕然一新,水环境持续向好,黄河干流出省境断面稳定在Ⅱ类水质。

日前,河南启动总投资52.11亿元的黄河流域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致力于秦岭山脉东段、洛河流域的林地提质改造、水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据介绍,项目对于改善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系统解决入黄支流流域水土流失与水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护黄河中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具有重要意义。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抓手,河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奋力打造“美丽中原”。

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的黄河神仙湾内,成群白鹭翩翩起舞,远处梯田层层、翠色盈盈。6年前,石井镇山头岭村村民孙江子返乡创业发展绿色产业,带领村民依山就势种下50万棵树苗,5000多亩荒山头变成大果园,年吸引游客逾10万人。

生态美,产业兴。河南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全面提升能源安全绿色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生态恢复了,我们发展文旅产业,周边380余户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看着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孙江子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

“河南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河南生态保护治理迈上新台阶。”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介绍。五年来,河南PM2.5、PM10年均浓度累计下降均超过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持续保持Ⅱ类以上水质,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22.98%提高到2021年的25.07%,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6日 09 版)

(责编:陈羽、任一林)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