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分享

一步一个脚印 勇攀科技高峰

——记中辐院三废治理研究所所长郑博文

2022年07月21日08:50    来源:山西日报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辐射防护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中辐院成立60周年展览里,有一块“建院60年模范职工”的展板,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专家李德平为首的35位60年来在科研技术、经营管理、工勤技能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新老职工照片光荣在榜,作为年轻人代表的三废治理研究所所长郑博文也位列其中。

参加工作20年来,郑博文从一名实验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勇攀科技高峰,探路科技前沿,成长为如今中辐院的首席专家、放射性废物焚烧领域的“领军人”。他的创新成果紧跟核后端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了在传统焚烧技术基础上的新突破,致力打造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的新“名片”。7月13日,记者走进中辐院,采访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郑博文。

对于郑博文的勤奋,同事们印象极为深刻,挑灯夜战的工作对他来说是常态,一袋馍片、一杯红茶是他的家常便饭。

“尽力做好当下事”,深耕一线20年,无论面对技术难题或是外界困扰,他总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和同事,心无旁骛,专注科技创新,追求将每一项技术都做扎实。

在经年累月的艰难探索中,在前辈们确立的焚烧工艺基础上,郑博文带领团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了焚烧技术从关键工艺到设备零件的全部国产化和升级换代,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面对行业内对大型焚烧装置的不同声音,郑博文带领团队不断在技术的迭代与更新中寻找新方向,开创性地对焚烧技术进行集约化、灵活化研究,成功掌握了紧凑式、可移动式焚烧技术,为我国低放废物的减容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与此同时,针对我国放射性废树脂处理无机化减容这一难题,在郑博文组织协调下,三废治理研究所研发团队成功攻克了湿法氧化技术这一“卡脖子”技术,并在秦山核电站完成了1∶1规模工程样机热试验证,正在积极推动国内首次工程应用的落地。可移动式焚烧技术和废树脂湿法氧化技术两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均被列为中核集团“十三五”退役治理和安全环保重要科研成果。

科研的价值在于应用。郑博文要求研发团队“技术研发紧跟现实需求,面向市场加速成果应用”。目前国内在运的所有放射性废物固体焚烧设施均采用中辐院自主研发的焚烧技术,郑博文便是这些设施的设计者、建设者之一,如今,中辐院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成为我国核工业放射性废物治理领域的标志性自主科研成果及应用典范。紧凑式焚烧技术已经实现了良好的工程应用,可移动式焚烧技术也签订了首个成果转化订单,系列化的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成功列入中核集团首批内部采购名录的九项战略类物资之一,未来放射性废物焚烧领域的新引擎已经启动。

在郑博文带动下,三废治理研究所研发团队加大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水泥固化配方及性能表征、轻微污染物料清洁解控工作在核电的市场占有率超90%,一批放射性废物治理领域的科研成果正在加速走向市场。

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郑博文引领团队,让焚烧技术“走出去”。在与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开展接洽工作的2年多时间里,联络时断时续,但项目团队热情不减,设计方案数易其稿,但他们信心坚定。他带领团队用执着与敬业,最终与巴方签署放射性废物焚烧工程建设合同,成为我国核环保工程领域出口“第一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郑博文积极参与我国放射性废物治理领域首个国际标准《极低放废物的分类测量方法》的起草,将有效提升我国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

在专注中创新,在奋斗中前行。“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中,我们将传承老一辈核工业人的坚守与付出,积极践行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为推动我国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发展贡献力量。”郑博文说。(本报记者 高建华)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