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20年前,没人相信梅跃辉会吃上“写字”这碗饭;20年后,他已是冉冉升起的书坛新星——

执着追梦想 翰墨写人生

2022年07月14日08:17    来源:《工人日报》

20年前,家人都不相信理科生梅跃辉有一天会吃上“写字”这碗饭;20年后,在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梅跃辉有了一间自己的创作室,成为这里的专职书法艺术家,也成为国家画院的“新生代”力量。

如今的梅跃辉是冉冉升起的书坛新星,不仅吃上了“写字”饭,还以作品和学术理念令书坛瞩目。近日,在自己的创作室内,梅跃辉讲述起自己的追梦故事。

老先生的“小朋友”

1983年,梅跃辉出生在河南省登封市。和许多书法名家不同,他没有什么“家学渊源”,父亲是当地食品厂职工,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

梅跃辉最早接触书法是小学时的写字课。课后,老师会把同学们写得好的字用红笔圈起来,梅跃辉得的圈总是最多。老师的鼓励让他越来越喜欢写字。从此,他几乎天天练字。小学五年级那年的春节,父亲忽然对梅跃辉说:“今年不买春联了,你来写吧。”在父亲的鼓励下,他第一次写了自家的春联。春联张贴后,得到邻居和亲朋好友的赞许,这让梅跃辉练习得更加勤奋。

那时,登封市有一家文房四宝店,店主也写书法。梅跃辉学习之余,常去店里“切磋”。有一天,店主对他说:“你写字写得这么好,我推荐你去跟我爸学一下。”原来,店主是登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孙炎斌之子。

那年梅跃辉上高一。从年龄上来说,两人已是祖孙辈,后来却亦师亦友。孙炎斌老先生对这个爱写字的后生爱护有加,不仅悉心指导,还带着他参加各类活动。这让梅跃辉眼界大开。

孙炎斌善写魏碑,在他的指导下,梅跃辉由唐楷转习《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等北朝碑刻,这也使他的审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愈发喜爱沉雄博大、生拙古朴的风格,奠定了自己的碑学基础。

17岁那年,登封市组织了一次书法展,梅跃辉入展。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时入展的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梅跃辉心里的那颗种子破土而出:自己也要成为一名书法家。

理科生的“逆袭”

高中,梅跃辉学的是理科,课业压力大,家人们开始担心练字会耽误学习。梅跃辉却从未放弃。

“一张小课桌,桌面上摆满了复习资料,我就腾出一小块地方练字。”梅跃辉说,即使是高考复习阶段,自己也割舍不下书法。他练字是在上午课程结束后,同学去食堂吃饭的那段时间。他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报纸铺在一尺见方的桌面上,认认真真地写上半个小时后再去吃饭。

没有人能预料到他的前途。老师们也担心他这样痴迷书法会耽误高考。

机会出现在高三上半学期末,一位参加艺考培训的小学同学告诉梅跃辉:“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要组织入学考试,你要不去试试?”几番核实,校长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上帮梅跃辉在北师大的官网上找到了考试信息,确认消息是真的。梅跃辉来到了北京。

“考试前,学校组织了一次宣讲,礼堂里挤满了人,得有好几百人吧!全国各地的都有,大家都参加过艺考培训,我属于‘裸考’。”梅跃辉心里打起了鼓。没想到经过3次考试,梅跃辉顺利入围,最终通过文化课考试,成为当年北师大招收的15名书法专业学生之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跃辉感慨。在北师大,他踏上了“学院派”书法家的成长之路。在北师大书法系,梅跃辉系统地临习了经典碑帖,接触到了书法史论等专业知识,初步掌握了书法创作和研究的方法。2008年本科毕业后,他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曾翔导师的研究生,在其指导下,对传统和创作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硕士毕业后,他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胡抗美导师的博士,关注于书法本体、书法现代性创变和形式构成的研究。

书法博士的“进军”

梅跃辉的博士论文专题研究篆隶笔意、篆隶笔法,论文答辩时整整用了一上午时间。这个题目引发了导师们极大的兴趣和共鸣,答辩几度将要结束之际忽又高潮迭起。

书法一直讲求“取法乎上”和“贵有古意”,在梅跃辉看来,篆隶的传统与审美即是书法的古法、古意所在,也是他一直“进军”的方向。“篆隶为本”书法观念古人已有所论及,梅跃辉则从浩如烟海的古代书论中梳理、阐释、发挥,最终写成自己的博士论文《篆隶为本书法观研究》。

在梅跃辉看来,篆隶是书法的本和源,是书法的古法所在。自己的创作也努力追求“篆隶为本”,他的作品曾获得了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六届国际书画艺术节暨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提名奖、荣宝斋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奖等奖项。

“以生命感悟书法。”梅跃辉说,在书法这条艺术之路、人生之路,会不断探索、不断向前。(本报记者 邓崎凡)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