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1日09: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各领域青年在“青年会客厅”围坐一圈,不摆桌签、不备材料,就像是和朋友交谈一般畅所欲言。近日,内蒙古社区“青听”活动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胜利路社区举办。如何让楼宇青年变得熟悉起来?老旧小区怎样能焕新颜?社区青年就业难如何解决?在“青听”会上,青年畅谈着自己的困惑和建议。
“青听”过后,青年给出了“解题”方案。次日,青年志愿者清除胜利路社区内的小广告,把自行车摆放整齐,向社区老人宣讲垃圾分类知识;新兴领域青年刘旭准备开展30分钟广场街舞,让社区青年走出楼宇;涂鸦16年的祁鹏想要将老旧小区装扮成网红打卡地;呼和浩特市招聘网发布更多的专兼职岗位信息,帮助社区青年尽快找到工作。
开在内蒙古各地的“青年会客厅”,成了青年吐露心声、内蒙古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的“连心桥”。随着一场场“青听”活动开展、一个个难题破解,“青年会客厅”也被青年称为“解忧杂货店”。
曾多次参加“青听”的王欣说:“在‘青听’有机会听到更多来自社会各界青年的声音,他们真挚、可爱又质朴。希望‘青听’可以成为青年表达社会问题的平台,让青年找到自己发力的舞台。”
2021年6月,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启动“青听”活动,组织号召全区团组织深入青少年群体,倾听青少年心声,探索青少年工作方法,着力破解青少年难题。团内蒙古自治区委权益部部长曹洁说,“青听”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做到从青少年中来,到青少年中去,离青少年的距离近一点再近一点。
80后郭晓磊是一名摄影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年他多次停业。停业期间没有收入来源,郭晓磊只能靠着自己攒下的积蓄和父母的支持勉强生活。在一次“青听”活动中,郭晓磊提出,希望灵活就业者也可以缴纳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生育保险,以应对疫情等突发状况。郭晓磊的想法得到了在场很多人的支持。
会后,团干部张勇鼓励郭晓磊把自身的经历和想法写出来。此后,灵活就业青年群体的社会保险问题也被写入《青听社情民意专报》。张勇说,“青听”既是“传声筒”又是“解压阀”,“给青年一个讲真话的平台,团组织积极回应青年关切的问题,想办法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
今年以来,“青听”活动在内蒙古12个盟市遍地开花,形式多样、受青年欢迎的“青听”活动,让内蒙古共青团成为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
在形式上贴近青年,让青年主动参与。各行各业的青年走进“青年会客厅”,党政部门干部、团委书记、专家学者与青年面对面交流,倾听青年提出的“金点子”,共商青年工作;来自团内蒙古区委、内蒙古邮政管理局、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等部门的30多人体验当一天快递员,再坐下来聆听快递青年的难处;团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委举办露营活动,在蒙古包里与50多名青年畅谈。
用心贴近青年,让青年感受到团干部的真心真情。团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委副书记韩晓梅走进校园,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同体验,写了11篇“驻校蹲班日记”,反馈解决了20多条学生提出的问题。团赤峰市喀喇沁旗委书记雷博带队走访了26家小微企业,了解到一家污水处理企业受疫情影响资金流压力较大,帮助这家企业申请到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为青年办实事,想方设法排忧解难。内蒙古各级团组织走访“青听”256家小微企业,为3062名创业青年提供低息贷款约4095万元,解创业青年燃眉之急。团通辽市委连续举办7场“青听”,对接3家政府单位,走访7所高职院校,提供了3910个岗位清单,满足疫情下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内蒙古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全天候在线,“青听”青少年心里话,提供心理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接听电话15738通,服务总时长17.34万分钟。
截至7月1日,内蒙古各级团组织共开展“青听”277场,同2.3万名青少年面对面促膝谈心,解决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近千条,有效覆盖惠及近20万青少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