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环保卫士”马青:

让天空变蓝,就是我的工作目标

2022年07月07日09:30    来源:中国妇女报

“每天上班,我总是先习惯性地抬起头看看天,如果天是蓝的,就放心了!如果哪天天不好,我肯定在办公室坐不住。可以这么说,让天空变蓝,这就是我的工作目标!”身为守护蓝天的一员,马青的语气清晰而坚定。

“争论也要把道理说清楚”

马青,甘肃省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大气环境执法科科长,“全国排污费征收先进个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08年大学毕业后,马青来到兰州市红古区环保局工作,后来到兰州市环境监察局工作。她先后负责过兰州市西固区、红古区市局直管企业排污费征收、污染源现场监察、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环境信访处理等工作。

直到现在,她已经在环保监察岗位上工作了14年。14年的时间,从一名青涩的女大学生到一名成熟干练的“环保卫士”,马青经历了风雨历练,也见证了兰州市环保执法工作环境的变化。

马青至今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一次执法检查的情景。那是一家建筑企业,企业在施工中没有进行除尘处理,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针对该企业存在的情况,马青开出了一张处罚单。但让年轻的马青没想到的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满不在乎地将处罚单扔在了地上。那一刻,马青觉得自己失去了作为执法人员的尊严。她眼眶发热,委屈、愤懑涌上心头。但法律的尊严不容侵犯,马青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折不扣地执行了程序。那天从企业回去后,她偷偷地哭了。

“从那件事以后,我再没有哭过。遇到类似的事,我就是争论也要把道理和他们说清楚!”马青笑着说。

“你对企业的状况比我们还清楚”

近些年,随着环保法规的逐步完善,大众的环保法规意识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像当初那样不懂法,公然拒法、抗法的现象很难碰到了。但对马青和同事们而言,他们的工作压力却一点儿没有减少。

早期企业的环保设施都比较简单,近年来,随着各类环保指标的细化、标准化,企业的环保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也对环保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进行环保执法检查,必须懂得各类新的法规、条目,并且对企业的生产工艺、产污节点都得熟悉了解,不然工作就没法开展!”马青说。

有段时间,为了弄清楚企业错综复杂的管网,马青结合监察实践和书本理论知识,自己画出工厂生产流程图,将可能产生污染物的环节提前标注出来作为监察重点,把原本对最终排污口的监察改为过程监管。马青还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用原料投入量来推算排污量,与企业上报数据进行核对,最终的监察结果让企业心服口服。

马青曾经在一家化工企业驻厂监察6年多,后来,连那家企业的负责人都感慨地说:“你对企业状况比我们的专工还清楚。”

牢刻在心中的使命

作为一名“生态环境卫士”,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违规问题,马青态度向来黑白分明,相关单位该整改的整改,该处罚的处罚,毫不留情。

在她看来,环保是红线也是底线,国家法规一点也不能含糊!为此,马青常被一些企业说成“死板”“不灵活”……但正是因为这种“死板”“不灵活”的工作作风和咬住问题不放、死磕到底的精神,才让一些违规现象和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012年以来,经过兰州市上下的齐心协力,兰州终于摘掉了长期罩在城市头上的大气污染“黑帽子”,同时退出了全国空气污染严重后二十个城市行列。“兰州蓝”成为人们形容这座城市的一个新名词。

据兰州市相关部门通报,2020年,兰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12天。“天蓝水净”已成为兰州这座城市最美的底色,“兰州蓝”由“浅蓝”迈向“深蓝”。

“保卫头顶的蓝天、脚下的黄河,是我和每一位同事牢牢刻在心中的使命。今天的‘兰州蓝’,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成就感,也是一种幸福感。”面对今天的“兰州蓝”,马青这样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责编:王珂园、宋美琪)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