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5日09: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急诊科工作2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秋练出了“健步如飞”的本领。在急诊科抢救室工作一天下来,她常常能走两万多步。
在不同科室的护士中,急诊科护士的辛苦程度是排名靠前的。节假日门诊会休息,但是急诊科不休息,甚至会更加繁忙。王秋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常年保持着日均500人次的病人数量。急诊科工作节奏快,而且很“费”护士,因为经常需要把病人从救护车的转运床上搬运到医院的病床上,还需要为患者翻身护理等。
“我们在这儿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2020年除夕,春节联欢晚会临时加了个向武汉致敬的朗诵节目,王秋听到节目中的这句话,心里很酸。她想到了2003年“非典”时自己身处的至暗时刻——21位同事被感染,王晶和丁秀兰被SARS病毒夺去了生命,前者是王秋的老师,后者是急诊科的党支部书记。
当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非典”死亡病例的家属,这位曾被其他医院拒收的老人隐瞒了“非典”接触史,王秋和王晶一起接诊了病人。王秋至今还记得病人是在“靠窗户的2床位置”。
SARS病毒由此在医院传播开,不到1个月,建院85年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次全院封院。被感染的王晶被转到北京地坛医院时,是王秋帮着收拾的东西。在北京地坛医院承担护理任务期间,王秋每天护理工作结束后都去陪伴照顾王晶。后来王晶病重,又从北京地坛医院转到另一所定点医院治疗,再也没有回来。
17年后,看到武汉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王秋忍不住想起了这些事。2020年大年初一,王秋去医院值班,在听到需要报名去武汉时,她二话没说就报名了。王秋说,“非典”的那段经历让她更能理解武汉医护人员的处境,也更明白他们多么需要帮助。
大年初二,王秋坐上了去武汉的航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护士面临着更高的感染风险,因为他们需要长时间在病房里护理患者。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的护理组长,在援助武汉期间,保护好组内成员不被感染也是最让王秋上心的事情。当时组里还有另外一位经历过“非典”的护士长,王秋和她一个在病房外、一个在病房内:在病房外,负责检查好护士们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在病房内,负责完成患者的护理并处理突发事件。
“我有经验,我先上!”是当时王秋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刚进病房,是她带领护士们认真完成病人的生命体征测量、发药等各项护理操作;面对危重患者的气管插管及呼吸支持等感染风险极高的操作,她抢在其他护士前面去做;如果有护士出现头晕憋气等不适时,王秋也会让年轻护士先去休息,由她来顶替。
在武汉时,很多病人需要戴呼吸面罩,吃饭的时候,没办法长时间离开面罩。王秋就把病人的面罩摘了喂一口饭、一口水,然后再让病人戴上面罩吸口氧气。王秋说,这是她应该做的。
有位病人被喂完饭后举起了手,王秋以为病人要什么东西,就和病人确认,没想到,这位呼吸困难的病人艰难地说了句“谢谢你”。时隔两年多,再回想起这些让她感动的病人,王秋还是会忍不住落泪。
2003年之前,王秋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在“非典”过后入党。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王秋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如今,她已是一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和其他获得荣誉的党员一样,王秋觉得光环更是一种鞭策,需要更加严格地约束好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