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陈浩南:“娃娃书记”修通致富路

2022年07月04日09:11    来源:农民日报

“4月以来一直忙防疫工作,这个月要继续给村里找投资项目。”日前,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老大杖子乡杏花村第一书记陈浩南告诉记者。1992年出生的他曾当过兵,退役后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工作,随后被选派成为村第一书记。虽然陈浩南的身份不断转变,但是他为农民干实事的初心却一直未变。

陈浩南为农民干的实事,要从2018年他被选派到杏花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说起。杏花村有964户村民,分别住在16个自然屯、20个村民组,是乡里面积最大、居住最分散的合并村庄。“上任之前,听说这个村产业薄弱、经济落后,村民都等着第一书记来带着他们致富,心里的干劲儿很足,可是刚到村里就被浇了盆凉水。”陈浩南回忆起刚来杏花村的日子,当时他还不满26周岁,村里人看到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脸上满是疑惑和失望。

“我们这山洼洼好不容易盼来了个扶贫干部,就是这么个城里小娃娃?”面对村民对他年龄和不熟悉农村工作的质疑,陈浩南并不灰心。当过兵的他,拿出了在军营时候的韧劲,白天下到地里帮农户干活,晚上挨家挨户走访。

在走访中,陈浩南听到最多的是老百姓对路的抱怨。村里最远的自然屯距离村部、学校、汽车站等有9公里,夏季暴雨或冬季降雪时,有5个以上自然屯的1300多人出行困难,农产品更是难以运出去。

村民对一条好路的渴望,陈浩南听在耳朵里,烙在心里。“好,就先为村里的老百姓修一条路!”陈浩南下定了决心,开始为修路做准备。修路的过程不容易,他多次往返沈阳、葫芦岛,跑遍了省、市、县各级交通部门。经过不懈努力,辽宁省交通厅为杏花村拨付了413万元的修路资金。资金拨下来,道路施工涉及沿途村民的土地占用、院墙拆迁,又引发了不少矛盾纠纷。那段时间,陈浩南自掏腰包、带上礼物,挨家挨户做工作。

现在回想起那段既要做工作又要受委屈的日子,陈浩南依然有点儿难过。“修路的政策村民没搞明白,向省委写了给我的举报信。”村民的误解有时着实让陈浩南有不想干下去了的想法,可是要带着村民致富的决心让他坚持了下来。好在,调查很快有了结果,举报内容并不属实,路要继续修下去。

10个月后,杏花村14.5公里长的3条水泥路和两座桥梁全部竣工。2019年的除夕,杏花村热闹非凡。这天,每家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都回来了,他们第一次把小汽车开到了自家门口,喜气洋洋地从车上卸下在城里买的特产。60多岁的村民刘玉芝高兴地说:“现在路修到家门口了,村里的苞米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不假,可是怎样找到合适的产业带着村民一起致富,成了摆在陈浩南眼前的另一个难题。一时没了主意的陈浩南带着村干部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随着走访山西、山东等地,陈浩南看到了中药材的种植前景,和村干部一商量,决定带着杏花村村民种丹参。

2019年上半年,杏花村成功流转土地112亩,建立了丹参生态种植示范区。没想到,当年干旱,丹参总产才3万斤,只有预期的一半,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丹参的收入也不理想。为了给丹参谋销路,陈浩南带着样品和检测报告,赴多地中药厂家推销。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丹参产业带动原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每户增加收入1000元,平均每户每人实现年收入4500元以上,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5万元以上。

这件事也让陈浩南深思,发展产业不能一条腿走路,必须多点开花。

杏花村多山,适合发展养殖业。村里有位老党员有丰富的养殖经验,经过讨论,陈浩南决定发展小尾寒羊养殖项目。他自己捐助了1万元,又筹措11万元,以“党员农户+村集体+农户”模式,创建了股份制的小尾寒羊养殖基地。2020年,该基地为村集体带来2万元左右的收益。

杏花村在陈浩南的带领下富起来了。村民对他的称呼也从一开始的“小娃娃”变成了“小书记”。陈浩南笑着说:“改变的是称呼,收获的是肯定。”

2021年,陈浩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荣誉面前,他为村民办实事的初心一如既往。他频繁往来沈阳、葫芦岛等地对接多家企业,为杏花村寻找更合适的项目和投资。

如今,陈浩南已经离开了杏花村第一书记岗位,他又主动申请,担任起辽阳灯塔市铧子镇后屯村驻村第一书记。“咱只有比以前更加尽职尽责,才能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对得起这份荣誉。”(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责编:王珂园、宋美琪)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