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4日09:23 来源:人民网
千年丝路,跨越古今。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西考察,首站就来到北海市。此前一天,外交部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在北京举行。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4月19日下午,习近平在北海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参观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广西是“一带一路”交汇对接的重要门户,北海下辖的合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早期始发港,在两千多年前就成为中外通商往来的重要门户。
时光流转,五年时间过去,丝路古港有何新变化?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铁山港公用码头、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连日来,人民网记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的考察足迹进行回访,实地感受面朝大海的蓬勃生机,触摸向海图强的强劲脉搏。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千年海丝文化“活”起来
壶黄白色陶胎,釉呈青绿色,圆唇细颈,姿态清雅……步入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碧海丝路”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波斯陶壶。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波斯陶壶。人民网记者 朱晓玲摄
这件2008年出土的文物,是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作为迄今为止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波斯陶壶,它还是印证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之一。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件波斯陶壶前驻足。“当我讲解完波斯陶壶的历史,准备引导总书记看下一个文物时,发现他还在仔细观看。”博物馆馆长廉世明回忆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如何让沉睡千年的历史说话?
北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工程,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强北海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方案》;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颁布实施《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等法规;对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进行特色提升,与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进行文物保护修复合作;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如今,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国内唯一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作为专题的博物馆。5年来,共接待观众超100万人次。”廉世明言语间充满自豪。
丝路漫漫,遗泽千年。要是光看文物不过瘾,从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驱车20分钟,还可以来一场“穿越之旅”。在合浦县海丝首港景区,极具科技感的全景交互沉浸式体验令人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夜幕降临,廉州湾畔华灯初上,身穿汉服的官员、商贩、渔民来来往往,异域装扮的各国商人穿行其间……景区生动再现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的贸易盛景。
海丝首港景区里上演近景戏剧。人民网记者 朱晓玲摄
“这里让我有一眼千年的感觉。真没想到景区对丝路古港的还原度这么高,我甚至还可以跟‘古人’攀谈几句。”来自海南省的游客张先生赞不绝口。
文旅融合,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北海市市长李莉透露,北海将继续推动“旅游+文化”,依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迹、北海老城等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景区。
要想富,先建港
——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5年前,在铁山港公用码头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铁山港有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将来是北部湾经济区一个重要依托。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
向海之路,豁然开朗。
与2017年相比,2021年货物吞吐量从2336.06万吨增长至3330.1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从23.88万标箱增长至61.38万标箱……5年来,铁山港公用码头发展蹄疾步稳。
繁忙的铁山港公用码头。人民网 覃心摄
初夏的铁山港公用码头,发展热潮蓬勃涌动。一座座巨型吊机繁忙作业,一辆辆大货车来回穿梭。目前,铁山港作业区拥有6个15万吨级泊位,货物通过能力为3430万吨。
“这几年,我们干成了不少多年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情。总书记视察的时候,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沙地。”北部湾港北海港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启誉手指着远处说。
曾经的沙地,如今已成为铁山港作业区5号—6号泊位后方的大型堆场。这个堆场2019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纳8346个集装箱。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港口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打造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智慧港口刻不容缓。
2021年6月28日,在铁山港作业区6号泊位现场,一辆装载了5G+无人集卡系统的东风柳汽大卡车在接收到调度系统的指令后,无需司机驾驶,即自动行驶精准到达目标作业区域。在完成集装箱装卸和运输后,自主完成起步转弯、加速减速、停车等动作。
“这是广西首个5G+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作业港口项目。”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华强介绍。作业全过程通过5G网络以视频的形式回传到控制室,实现集装箱运输无人化、作业流程可视化、港口生产智能化和信息化。
太阳纸业生产线。人民网 覃心摄
依托港口优势,北海持续吸引产业集聚,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信义玻璃、太阳纸业等百亿元项目落地生根;绿色化工、电子信息、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造纸、能源等六大工业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北海市委书记蔡锦军表示,北海坚持以向海经济统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5年来,全市向海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0%,北海正朝着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尊重科学,落实责任
——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
5月的北海,绿意翻涌成浪。
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连绵数里,近处弹涂鱼、招潮蟹在泥滩捉迷藏,远方成群的白鹭翩翩起舞……行走于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仿佛身处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成群的白鹭在红树林湿地飞翔。毛家平摄
成片的红树林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海陆之间的“绿色长城”,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抵御海洋自然灾害、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时,时任北海市海洋局副局长彭在清担任讲解员。彭在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潮澎湃,“总书记叮嘱我们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谆谆叮嘱,持续传来澎湃的绿色回响。
2017年以来,北海相继出台红树林保护管理工作规定、巡护检查制度、破坏红树林资源行为举报制度等,并与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等深入开展科研合作。5年来,北海红树林面积增加127.11公顷,全市红树林资源面积已达4210.99公顷,占广西红树林总面积的45.1%,居广西首位。
与此同时,北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沿岸滩涂底栖生物种类由2017年之前的66种增加至153种,入海口处发现中华鲎、绿海龟等珍稀海洋动物。
今年4月9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在北海红树林潮间带中采集到白边侧足海天牛,这是广西首次记录到该物种。“红树林区域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白边侧足海天牛也是其中的一分子,红树林是它们的天然庇护所。”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刘勐伶说。
保护红树林并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是北海坚持“生态立市”的一个生动缩影。
俯瞰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北海市委宣传部供图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茶余饭后,许多北海市民都喜欢去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散步。水清岸绿,满目清新,好不悠哉。谁曾想到,这个美丽的湿地公园此前竟是一条“纳污河”。
2018年至2021年,北海共投资25亿元,在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再生水资源利用—坑塘湿地深度净化”一体化水污染治理的基础上,结合滨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对冯家江湿地进行生态修复。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从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到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再到“一带一路”重要门户城市,海洋一直是北海发展的“蓝色引擎”。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海正奋进在向海图强的新征程。今日的丝路古港,已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朱晓玲 张芳 覃心)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