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2日08:29 来源:人民网
一双手绣出一幅画,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增收致富。在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苗绣车间里,杨文丽和绣娘们正一同描稿,点蜡、染色、去蜡……一幅幅优美图画便在绣片、绣服,亦或是文创产品上展现得惟妙惟肖。
“化屋村村民以苗族为主,苗族服饰、绣品、蜡染等民族特色鲜明,我们要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杨文丽是化屋村苗绣车间负责人,从小和母亲学习苗绣及蜡染的她,怀揣着对技艺传承的初心,返乡创业开办了蜡染刺绣工坊,依托苗绣、蜡染等化屋村的特色产业,吸纳了数十名村民就业。
化屋村村民在加工苗绣产品。人民网 龙章榆摄
杨文丽将苗绣这一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是“全面小康,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的生动写照。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走进化屋村扶贫车间,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听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的干劲更足了。我们要深入推进传统与时尚相融合,让苗绣焕发新活力。”杨文丽带领团队从小香包、钥匙扣、手提袋、T恤等文创产品入手,逐步将苗绣融入到时尚元素里,其制作的衬衫、西服等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苗绣产品。人民网 龙章榆摄
“融合能更好打开市场,也才能帮助村民增加更多就业机会。”看到了成果的杨文丽积极对接广州的服饰公司,由她的公司提供苗绣花纹图案,再请对方进行设计,“这样既能把苗绣推广出去,又能让产品更完美。”慢慢地,杨文丽工厂的订单越来越多,就业岗位也多了起来。
此外,为了增强村民做苗绣和蜡染的信心,杨文丽号召返乡的人加入工厂一起发展,由她提供免费平台,供村民们售卖产品;或是由她提供材料,村民自己带回家做,按计件付费,“这样的话,村民们工作时间灵活,既顾得了家庭,也增加了收入。”杨文丽说。
赵开英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绘制产品图案。人民网 王钦摄
“这么大年纪了,在家门口凭借自己的手艺挣钱,高兴。”今年72岁的赵开英,从小就会蜡染技艺,但苦于没有施展空间,老人多年来一直靠种地维持生计。今年5月,杨文丽邀请她到扶贫车间工作,老人欣然应允,每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
如今,像赵开英老人一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人越来越多。从种地为生到农家乐、民宿遍地开花,苗绣、黄粑等特色产业渐次兴起,化屋村人正在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上持续努力,日子越过越甜。(陈洁泉)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