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产业火 党建红 日子旺 博后村老乡笑得甜

2022年06月21日07:53    来源:人民网

  如果幸福有颜色,在三亚市博后村,一定是那抹鲜艳的红色。

  近年来,依靠火红的“玫瑰事业”,博后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党建红”的引领下,特色民宿产业让博后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民宿村”,进步一夯实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博后培训基地的落地,也让博后村打造起党群基地教育产业,“红色老区”焕发新光彩。

2013年4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高兴地戴上黎族群众递上的斗笠。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2013年4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他对产业园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经营玫瑰花、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总书记的嘱托,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这些年,我们一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十分甜美。

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刻着“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的石碑,已成游客“打卡地”。三亚市吉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玫瑰红:盐碱地上种出“幸福花”

  “2009年,我的工资是800元,现在已经高了很多。”博后村村民、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部门经理苏吉丽笑着说。

  “有啥不好意思的,她现在月收入已经差不多1万元了。”看到苏吉丽不太好意思说收入,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硕补充道。

  从800元到1万元 的背后,是一朵朵火红的玫瑰花。

苏吉丽正在采摘玫瑰花。受访者供图

  2009年以前,博后村是另一番“味道”——村里养猪产生的异味让村民和路人不禁掩起口鼻。下雨天泥泞不堪的村道,给村民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

  相比村容村貌的脏乱差,更让村民难熬的是穷苦不堪的日子。虽然紧邻“天下第一湾”亚龙湾旅游区,但隔壁的“旅游热”却并未辐射到博后村。海水倒灌导致的土地盐碱化再加上缺少“赚钱”的技能,导致博后村村民长期过着“咸穷苦”的日子。

  改变,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玫瑰谷)在博后村租下2000多亩土地,通过改良优化土壤,培育热带玫瑰,逐步打造出玫瑰游览观光、玫瑰二次加工等产业,走上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得知景区‘落户’博后村,要招聘花农,我马上就报了名。终于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挣工资了。”苏吉丽说。向玫瑰谷出租土地可以收地租,到玫瑰谷打工还能领工资。因为勤劳肯干,加上喜欢钻研,苏吉丽已从最初的种花工逐步成长为公司的农林事业部副经理,月收入近万元。

  如今,苏吉丽家盖起了新房,手头有钱的她,把孩子送到了更好的学校读书。“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现在有条件了,就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比我们更有出息。”

  不只是苏吉丽,不只是博后村。“近年来,我们通过发展玫瑰产业,已经成功带领6000多名百姓奔小康。”玫瑰谷董事长杨莹骄傲地说。

  火红的玫瑰,在骄阳下蓬勃绽放,而博后村的“玫瑰事业”还有续章。

  “我们正在计划把原本在外地的深加工生产线搬到博后,而且正在规划新的旅游项目,到时候,博后村的玫瑰花一定会越开越红,越开越香。”杨莹说。

  党建红:特色民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如果说,火红的玫瑰让博后村摘掉了“穷帽子”,那么,发展特色民宿,则让这个村子彻底拔掉了“穷根”。

  “总书记的嘱托,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当时,除了借助玫瑰谷发展,如何在博后村开发新产业,成为大家最关心的事。而这个新产业,就是特色民宿。

  2016年春节,一场特殊的返乡人员座谈会在博后村召开,苏少洪在会上跟大家共同探讨新产业的问题。就是这场会议,让在广州打拼的村民谭中仙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乡开办民宿。

博后村内坐落着各式各样的特色民宿。吉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春节期间到亚龙湾旅游的人,车子都排到了村口,如果这些客人中有一部分能到村里消费,大家还愁没钱赚吗?”有了这一想法的谭中仙,决定开办民宿,把游客迎进村、请回家。2016年,他带着“广漂”攒下的家底,回村把老房子装修了一番。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博后村第一批民宿之一,“海纳捷”开张了。

  2017年,博后村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替代了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水泥路”;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让村子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日子一去不返;曾经黑臭的哎岬湖也开始碧波荡漾,湖上的栈道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村庄的美丽蜕变,再加上紧邻亚龙湾旅游区的地理优势,更是给“海纳捷”的发展添了一把火。

  因为和亚龙湾的高端酒店形成了互补,也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提供了体验乡村风情的机会,“海纳捷”一下子就火了。

  “头一年我们利润就突破了80万元,还给村民提供了17个就业岗位,员工月工资都在3600元以上。”谭中仙收获了创业的成功,也收获了帮助村民提高收入的自信和自豪。

  “海纳捷”的成功吸引了其他村民和社会资本加入到特色民宿产业中。如今,村里已经有民宿55家、1700多间客房,其中不乏一些令岛外游客趋之若鹜的“网红民宿”,博后村也发展成了岛内外闻名的“网红民宿村”。

  有“人气”,就有“财气”。博后村民依托自身条件,在村里开餐厅、超市、水果摊,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多渠道的收入来源,让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7000多元增至2021年的2.86万元。

  老区新貌:村里办起培训基地

  在博后村村委会的院子里,一栋写有“博后培训基地”的建筑格外显眼。

  培训基地一层为党群服务中心展厅,展出了博后村的“蝶变”故事及发展路径;二层是综合培训场所,有可容纳3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可容纳15人的小型会议室、可容纳40人的多功能教室、休息洽谈会客厅、综合办公室等;三层是多功能会议厅,可容纳160人进行大型培训、会议。

博后培训基地。 人民网 孟凡盛摄

  “我们是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也为博后村发展注入更多动能。”苏少洪说,博后培训基地不仅服务附近地区党员和群众,更是省委党校博后村现场教学点的高配升级版。“我们依托省委党校、三亚市委党校教学培训资源,设立党史知识学习长廊,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打造博后党群基地教育产业。”

  2017年7月正式揭牌以来,博后培训基地已承接来自省内外各类培训上百次。“我们正在将这里打造成新时期独具一格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聚力产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苏少洪说。

  映着雨后火红的晚霞,博后村村道上的凤凰花开得正艳,玫瑰谷的玫瑰花开得火红,正如村民越过越火的日子。(毛雷)

(责编:彭晓玲、王潇潇)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