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卢红洋见证了系统从区域到全球、从可用到好用的发展历程

逐梦北斗

2022年06月10日08:43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奋斗者正青春】逐梦北斗

20余个重大项目、8项科技进步奖、20项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国际会议提案、8项行业标准,这些都是年仅36岁的卢红洋不断追寻“北斗梦”的佐证。十多年来,卢红洋深度参与了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见证了北斗系统从区域到全球、从可用到好用的发展历程。

从跑腿打杂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空间信息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的卢红洋,谈及自己参与的重大项目时说:“每一个项目,都饱含着我和团队同事们的心血。”

小试牛刀

2008年,还在武汉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读研的卢红洋到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实习,参与了中心牵头的“基于船载移动基站的海上定位技术与海上搜救应用示范”,需要使用船载 VSAT 基站、卫星通信设备承载地面 3G 移动通信基站,为海上用户提供话音和短信服务,同时,利用测向和测距技术实现对海上手机用户的定位。

卢红洋对此感到迷茫、困惑,但他没有放弃。做这个项目的那几年,卢红洋经常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最后,该项目成果先后列装到“东海救113”“南海救113”等4艘救助旗舰船,并且以“A”的评级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这个项目为此后的北斗海上搜救项目立项提供了技术基础。”卢红洋说,这段经历对他的成长影响深远,让他逐渐熟练掌握科技项目管理。

万事开头难。见证了通信导航融合应用的卢红洋,毕业后选择留在中心工作,继续从事项目的推广应用,也赶上了北斗大发展的机遇。

补上短板

2010年,卢红洋毕业后参与了交通行业首个北斗示范工程的论证,目标是在道路运输领域推广北斗车载终端。

当时,北斗二号系统刚提供试运行服务,信号可不可用、好不好用,尚未得到充分验证。为搞清楚这个问题,项目团队在14天里,组织完成了2900小时、12万公里、覆盖11个省市的实际道路测试,得出了可以在道路运输领域应用的初步结论。随后,项目团队通过做大车载终端市场规模,用市场化手段有效降低了北斗芯片的价格,解决了项目推广遇到的难题。

崭露头角的卢红洋很快迎来了新的任务。2012 年,北斗二号系统建成。“因为只有 14 颗卫星,地面可见卫星数量少,卫星星座构型不好,用户体验较差。”卢红洋说,为提高北斗二号系统的可用性,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北斗地基导航信号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卢红洋和同事们创造性地提出从增加可视卫星数量、提高系统连续服务能力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在地面布设伪卫星和运管网络的方案,攻克了伪随机脉冲信号生成、系统时差解算、伪卫星抗多径等多项关键技术,系统性地解决了北斗卫星信号遮蔽严重区域的定位导航问题,为实现我国无缝定位导航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后,卢红洋还承担了“分米级相位增强运行服务系统研制”“低成本 GNSS/INS 深耦合大众车载导航终端”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大众用户的协同精密定位服务应用”等项目,打通了行业北斗高精度数据处理和播发、低成本高精度车载终端研制、高精度应用开发的全产业链,为北斗系统的服务性从 10 米提升至分米级甚至厘米级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为交通运输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世界的北斗

2019年11月23日,我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第21、22颗中轨道卫星,对于提升全球海上遇险报警能力意义重大,也标志着我国向世界承诺提供的6颗搜救载荷发射完成,这也是交通运输部首次参与北斗大系统建设。

彼时,卢红洋的角色早已发生转变,从单打独斗变成了带队作战。“背靠交通运输行业的大平台,一定要留下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他常对团队同事说的话。

2019年6月,卢红洋带领团队向国际搜救卫星组织联合委员会提交了6份关于北斗中轨搜救卫星系统的提案,发出中国声音。当年10月,又向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航行安全、通信与搜救分委会提交《认可北斗报文服务系统作为GMDSS提供方》提案,积极提升北斗系统在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中的地位,推动北斗“走出去”。

今年3月,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第66届理事会确认北斗系统搭载的6颗搜救载荷符合全球中轨卫星搜救系统空间段标准要求,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技术审核工作全部完成,对于我国履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具有重要意义。

“北斗三号系统是全球化系统,北斗国际化成果直接关系到北斗系统的建设效能。”卢红洋说,他将努力和同仁们一道,推动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本报记者 杜鑫)

(责编:王珂园、任一林)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