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山东科技大学:

“心育+美育”,织密学生心理健康网

2022年06月10日08:2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心育+美育”,织密学生心理健康网

“李老师,我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了,感谢您,我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您的陪伴!”日前,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淑娜收到这样一则短信,短信是经管学院一位学生写的,在李淑娜“一对一”心理辅导下,这位女生一步步打破自卑心理,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朋辈互助’机制,让心理健康走近每一名学生;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补互助的教学模式,织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网。”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曾庆田说。

建立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每天晚上九点,作为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观察员的外国语学院学生江佳琪都会准时上线,用睡前时间倾听同学们的烦心事。

“最近我很容易焦虑,压力比较大……”“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经常忍不住给自己加压,因为我们想把每一天过得更有价值……”身在屏幕另一端的江佳琪从共情开始,与前来咨询的同学聊了起来。

“我们的心理咨询中心每年要接待千余人次的咨询和辅导。”李淑娜介绍,受学业、疫情、就业、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长,这也使得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如何化解这一困境?山科大的做法是构建“朋辈互助”机制,出台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观察员制度,从在校生中选拔出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让同龄人辅导同龄人。

“有些话题和老师沟通会张不开口,而向自己的同学倾诉时,就少了一些顾虑多了一份共情。”多次获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等称号的艺术学院A13-512宿舍心理观察员蒋梦涵告诉记者,她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同学们的心声,并用自己的经历体会为同学排解烦闷。

在山科大,像蒋梦涵这样的心理观察员共有6000余人,班级心理委员有1100余人。学校十分重视这支特殊队伍的能力提升,每年对他们进行主题化、多样化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人际沟通、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技巧,将他们打造成为心理咨询教师的“好助手”、班级同学的“贴心人”和异常情况的“信息员”。

山科大学生工作部部长王震介绍,除了“朋辈互助”,学校还建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功能室和10余个学院心理辅导站,集结了心理咨询师、心理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人生导师、心理委员及社会咨询师等多方力量,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网络,形成体系化、网格化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以美育心,多角度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困难从来都是更大胜利的前奏,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你会用‘四步法’去解决自己的困难和挫折吗”“内向是社交恐惧症吗”“怎么才能排除你的情绪地雷”……

“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问题要入耳动心才能保证授课质量。”山科大心理咨询师乔扬介绍说,近年来,学校打造了“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认识自我、人际关系、恋爱心理、生命教育、消费心理等专题的必修课、选修课。在教学上,他们注重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论,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让学生入情入景,有时还请来毕业生现身说法,并同步进行心理健康数据分析。

除了“第一课堂”,学校还有“心语讲堂”“沐心心理讲堂”“阳光讲堂”等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形成了“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模式。

“宋院士来宿舍啦!”在能源学院学生宿舍,听到这句话,同学们纷纷涌出宿舍。不久前,能源学院举办了“面对面 心连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8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走进学生宿舍,与同学们一起忆成长、话青春、谈学业、聊人生。“我上学的时候,可是文体活动积极分子,我和同学自编自演创作了快板剧《不做啃书匠》,几乎演遍北京市的大学和中学。”宋振骐鼓励同学们要发掘自己的兴趣,让学习生活再多一抹色彩。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体验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体验日’‘文化游园’等活动,以文化之美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以美育心 让心更美’,多角度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说。(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韩洪烁)

(责编:王珂园、任一林)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