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8日08:58 来源:陕西日报
在中国共青团百年历史中,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冯庄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6年11月22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冯庄团支部成立。
“1946年9月,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在延安县开展试点建团工作。之所以选择冯庄村作为试点,是因为它所在的丰富川流域是有名的米粮川,牛羊满山、物阜民丰。”5月4日,在冯庄团支部旧址,冯庄乡党委副书记白喜军说,当时冯庄村群众基础好,青年作风正派,劳动积极性高。
曾任冯庄乡团委书记的白喜军介绍,冯庄团支部的成立对于党团结、发动农村广大革命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76年前,在冯庄村一孔被称为“青年俱乐部”的窑洞里,青年们学习、识字、唱歌,开展工作。昔日沉寂的小山村,迸发出青年的活力与生机。
薪火相传,奋斗不辍。如今,“青年俱乐部”变身“青年夜校”。在这里,老党员讲艰苦奋斗的故事,青年们讲科技发展……
“白天干活儿,晚上学习,两不耽误嘛!”冯庄村党支部书记曹玉军说,当前,“青年夜校”被推广到冯庄乡21个村党支部,每周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
作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的诞生地,冯庄乡有“青年之乡”之称,曾有近400名北京知青在此学习和生活。在冯庄乡,“青年”已不再受限于年龄,而是一种饱含激情、永远奋斗的精神状态。
51岁的曹玉军说自己就是青年。
“青年就是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劲头。每当有‘三农’政策出台,我都会及时搞懂弄通,把自己的理解讲给村民。在相互交流中,全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曹玉军说。
在28岁的冯庄村驻村干部陈曦看来,“青年夜校”传承了“青年俱乐部”的青春之光,像一盏明灯,指引着青年的前进方向。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在农村团支部的发源地,做好基层工作,必须紧跟党走,深入群众,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陈曦说,驻村一年来,他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76年来,老一辈团员“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直在冯庄乡这片红色土地上传承着。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2021年末,延安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冯庄乡首头庄村是延安市唯一“中风险”村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冯庄乡青年挺身而出,扛起战“疫”大旗!
在冬日寒风中,23岁的冯庄村青年马柱作为志愿者在封控区坚守了21天。他说:“作为冯庄青年,这个时候更应该站出来,担起责任,尽一份力。”
今年78岁的冯庄村村民吴茂荣于1958年加入冯庄团支部。他告诉记者,自冯庄团支部成立以来,几代青年团员在党的领导下,在农村发展建设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精神动力,赓续传承。如今,冯庄乡每个村子都活跃着一支青年志愿服务队,他们开展政策宣讲、民生服务等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9年,40岁的冯庄乡乡长杨树伟获得“延安市十佳青年突击手”称号。来“青年之乡”冯庄工作的6年,他对“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这句话深有体会。
“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的精神内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把冯庄乡建设成农村高质量发展先行乡、乡村振兴示范乡、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样板乡而努力奋斗。”杨树伟说。(本报记者 陈宏江)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