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 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胡金波

2022年05月17日08: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 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精神,着力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按照大思政、大教育的思路,充分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防止和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南京大学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积极加强课程思政工作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落实主体责任。专门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启动“熔炉工程”建设,实施“熔合计划”“熔炼计划”“出彩计划”,构建“三全育人”模式、打造“五育并举”格局、开展“七大支持”行动,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立德树人过程中存在的交叉地带、空白地带、易忽视地带等各类问题,营造全校办好课程思政的浓厚氛围。

优化组织机构。成立本科生院,将多部门分散式管理转变为高效率综合式育人模式,构建“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着力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成立新生学院,推动以书院为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创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着力构建开放的文化场、活跃的思想场、和谐的生态场,引导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探索符合校情的各学科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

融入总体规划。突出以德为先,注重培育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促进价值塑造与能力提升融通。通过强化职责、协同推进、典型引路、转化优势,努力构建全课程育人的生态,逐步建立覆盖全学科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以高品质课程思政工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提升。

加强元素开发,打造课程思政新课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南京大学坚持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在所有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聚力实施“十百千”优质课程建设计划。大力推动从教学向教育发展,推进课程、教材、教学团队、教学学术的融合建设。特别是把开展课程思政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检验育人成效的重要标准,依托“十百千”优质课程计划,打造一系列国内外领先、具有南大特色的育教融合标杆课程。

着力推进“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养成计划”。瞄准课程内涵与课程价值的深度融合,围绕人、自然、社会的基本关系,建立真善美的价值尺度。创新开展“科学之光育人计划”,构建与名家大师“对话”式教育场景,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与求真品格,树立为党为国创新创造的理想信念。持续开展“悦读经典计划”,将阅读文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积淀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涵育文化人格。

大力开展“高峰学科品牌课程建设计划”。学校汇聚优势学科力量,引导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在“大思政”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建教学团队,逐步打造“谈天、说地、看人、看社会、看自然、看生命”等系列品牌课程。如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推出的《宇宙简史》课程,在知识传授中激发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该课程荣获首届中国大学最美慕课一等奖,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加强评价改革,树立课程思政新标准

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下,对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也不能追求短期效应,不能走入“唯成绩”“唯分数”误区。南京大学积极用好评价这根“指挥棒”,坚持以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为导向,不断推动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的思想引导者。

严格思政课程建设标准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开发课程思政建设对照表单,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真正融入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编写、教案课件制作、教材编写选用中。完善教师教学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中,通过优质课程课堂观摩与现场教学,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的教学对象和挑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估机制。学校积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重要内容。构建“课程-院系-学校”三级评价标准体系,重点考察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渗透度、与知识的融合度,把学生参与度、获得感作为检验课程思政实效的核心标准,将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内容、成效等情况纳入院系教学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本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学校积极推动全体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准确把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组织“课程思政进院系活动”,帮助一线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创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加大教师以德育德、言传身教典型案例的宣传,开展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征集,遴选思政元素融合度高、育人成效显著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实践案例库”,持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本领。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他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这对中国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也对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恰逢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学校将继续坚决落实“两个确立”,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探索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新体系、新方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广大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用“宽德养士、至乐成学、吾道在国、与世恒新”的精神风貌和追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王珂园、宋美琪)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