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1日16:00 来源:新华网
在江苏省盐城市,新扩建的五条岭烈士陵园内,青松苍翠欲滴,银杏挺拔肃立,新落成的纪念碑巍峨高耸。
清明临近,55岁的卞康全更加忙碌。每天他早早赶到陵园,忙着为每一位烈士拔草,添土,擦拭墓碑……
75年来,卞家三代人相继接力,在这里日复一日地守护英灵,并为他们找寻亲友和家人。
三代人75年接力守英灵
五条岭烈士陵园位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庆元村。这里长眠着近3000名革命先烈。其中,2000多名壮烈牺牲在盐南阻击战中,还有近千名英烈因“慰烈工程”后迁至陵园。
1947年冬,盐南阻击战在盐城打响,激战四天四夜,共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虏3000多人,2000多名华野战士血洒疆场。
战事紧张,条件有限,当地百姓用白布和芦席将烈士的遗体裹好,以叠葬的方式安放在挖好的五条沟内,形成五条土岭。
盐城本无山,全市最高海拔约8米,数千忠骸筑起的“五条岭”,使盐阜大地高峰巍峨。
当年,卞康全的爷爷卞德容参与了烈士遗体的安葬,奶奶带着8岁的父亲卞华在一旁帮忙清点烈士遗体。卞康全记得,奶奶说,烈士安葬没有选择老百姓的庄稼地,而是常年不长庄稼的盐碱地,“他们活着打仗是为了老百姓,死也没找个好的安葬地,是我们最亲的人。”
此后,卞德容夫妇常带着卞华去五条岭除草添土。卞德容离世后,卞华牢记父亲的临终嘱托,成为第二代守墓人。结婚后,卞华和妻子程庆莲一起守,有了孩子,夫妻二人带着孩子一起守。
再后来,“接力棒”自然而然传到了卞康全手上。一家三代人在五条岭守护“最亲的人”,75年未曾离开。
“寻亲信”为836名烈士找亲友
2009年,五条岭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翻新修整,前来瞻仰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也是从那时起,卞康全萌生了一个想法,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帮助烈士们找寻亲人,这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后来,盐城当地组织各村镇收集信息,出版了《难忘五条岭》,书中包含751名烈士名录。卞康全和在中共涟水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工作的王继华交流中,又获悉85名葬在五条岭的涟水籍烈士名单,836名烈士“有了名字”。
有了烈士的信息,卞康全开始向这836名烈士籍贯地寄送“寻亲信”。《难忘五条岭》被他翻了又翻,有的书页已掉落,烈士名单上做了不同标记,用来区分已联系上、信寄出被退回、未寄出……几年来,卞康全先后寄出了上千封信。
多年来,卞康全帮助烈士寻亲的脚步从未停止,通过写信、网上发布以及和媒体、志愿者合作等方式,五条岭330余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卞康全家中珍藏着一只风筝,是一位山东籍烈士后人收到寻亲信找到五条岭,并带了这里的土回家(意为“迁坟”)后,寄给他的。卞康全一直小心收藏, “烈士就像这风筝,从山东飘到这里战斗,并葬身于此,但风筝的线一直没断,一直在家人手中攥着。于是,家人千里迢迢地来接烈士回家。”
愿一辈子做好五条岭守墓人
在五条岭烈士陵园里,无论冬夏卞康全都穿长袖长裤,有讲解时都会穿干净整洁的衣服。他说,这是为了庄重,也为了礼敬。除了在“小岗亭”里,在陵园的其他任何一处他从不坐着,因为要尊重烈士。
五条岭的地,卞康全每天要扫好多次,尽量保证地上没有叶子、花瓣等,“让烈士和参观者都有个整洁的环境”。讲解要说好多遍,让来瞻仰的参观者尽可能多地了解那段历史,讲解前他也要对着纪念碑三鞠躬。电话要接好多个,有单位联系来参观的、有烈士后人来寻亲的、有邮差退信的……频繁的联系,卞康全手机打坏了好几部,号码从未换过。只要有未接来电他必定回拨,“万一是烈士后人呢,如果是打错的,我就说声‘对不起’再把电话挂断。”
在卞康全的家中,有一本本厚厚的来宾登记簿,里面记录着2010年4月以来,到五条岭祭扫英烈的联系人的电话和留言,他将这些登记簿与自己的日记本合并为“陵园记事簿”。如今,这样的记事簿已经攒有15本。
和五条岭相关的一切却被他用一个个纸箱、行李箱收好,放在架子上。日记本、记事簿、烈士遗物,甚至是参观者敬献花篮上的挽联、退回的寻亲信……都被他分类收好。
五条岭似乎已成为卞康全的心灵归处。他变得和父亲一样,离不开这里,“只要身体还好,不呆、不傻、能走,就一直做下去。先烈的血不能白流,我希望更多人知道他们。”
这些年,卞康全先后被评为“盐城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卞康全说,能为烈士守护陵园,是他最感自豪的事,这才是他最高的荣誉,他会一辈子守护好这些为人民而牺牲的英烈。(邱冰清、李南丹、尹丽珊、倪玲)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