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8日15: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黄河流域戏曲非遗资源丰富,源远流长,特色浓郁,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议设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核心,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景观、民间信俗协同并举的黄河流域戏曲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既是挖掘、整理、研究黄河流域戏曲文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此,建议:
1.制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规划。
应将整体保护原则和民众主体原则贯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全过程,以特定区域戏曲非遗为核心,对戏曲非遗的生存空间实施整体、关联保护。积极发挥当地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实现重点保护与系统保护相结合、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保护相结合。科学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将区域性整体保护的重心放在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生态保存相对完备的村落、乡镇、街区等;根据保护区建设的规划和任务,分阶段设定工作目标,以期实现黄河流域戏曲非遗文化生态系统稳态运行;编制规划纲要,综述、剖析项目概况及价值,制定规划原则与目标,编制保护措施与实施步骤,搭建文化生态区基础框架。
2.加大黄河流域戏曲非遗保护力度。
一是保护珍稀剧种。为维护黄河流域戏曲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与平衡性,在传承发展秦腔、豫剧、晋剧等主要剧种的同时,推动珍稀剧种的融合发展。二是加强剧团建设。加大对剧团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戏曲传承专项资金;开展“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重视戏曲名家的带动作用;建立并实施“学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戏曲专业素养。三是完善传承机制。开展戏曲人才普查,编制各剧种尤其是珍稀剧种传承人名录,建立戏曲人才数据库。四是启动数字化保护工程。图文和影像记录双管齐下,以省为单位编纂《黄河流域戏曲志》;建立黄河流域戏曲非遗影像数据库,对各个剧种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掌握剧种的前世今生;通过建设戏曲专题网站,开通戏曲官方微信、微博、短视频等途径,增加传播面。五是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整合群众文化单位及科研院校资源,成立黄河流域戏曲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专家委员会,为主管部门行政决策、戏曲从业机构进行研究和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3.营造有利于黄河流域戏曲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空间环境。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当地民众的主体作用。明确政府在建设保护区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构筑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权保障体系;建立社区参与制度,为当地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提供互动平台。二是以产业链为纽带,搭建戏曲非遗文化产业价值链。一方面,在旅游景区进行商业演出,使游客充分领略戏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设计、生产、销售戏曲文创产品,将一元形态的非遗保护模式演变为戏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多元系统保护模式。三是以景区为推手,开发戏曲旅游,唱响黄河流域戏曲文旅融合大戏。
4.建立完备的配套保障机制。
设立黄河流域戏曲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小组,构建权责明确的协同运转机制,为保护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投资、捐赠、税收减免以及试点建立文化生态补偿机制等办法,为保护区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尽快出台对应的专项保护规划、实施细则、传承人认定、政府资助办法、文化生态补偿方案、人员培训、专项财政资金审计监督等专项制度,为保护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关专题 |
· 2022年全国两会各民主党派提案选登 · 教育 · 文化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