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2年全国两会各民主党派提案选登>>中国民主同盟
分享

民盟中央:关于完善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机制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提案

2022年02月28日13: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机制对于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各地在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监测预警对象偏窄,且差异较大;“人户分离”低保对象和低收入流动人口监测困难;监测指标设定和预警标准不够科学;监测数据平台信息共享程度不够,一些关键监测指标缺失等。

为此建议:

1.扩大监测预警对象范围。目前各地社会救助监测对象主要是农村已脱贫但不稳定户、贫困边缘户以及城乡低保、特困等救助对象。仅监测和跟踪贫困对象,不足以发挥预警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扩大社会救助监测预警范围。如,将社会救助监测范围扩大到5%最低收入家庭、10%最低收入家庭或低于当地平均收入50%的家庭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统计监测数据库。

2.完善主动发现机制。依托镇街网格员和民政协理员队伍,将社会救助监测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区/县、街/镇、社/村主动发现三级网络,及时掌握困难群体的家庭收入、财产等变动情况和遭遇突发意外事故等情况,及时上报并跟进救助。通过整合政府相关部门的求助热线(如北京市12345热线),让困难群众自己报告或社区居民主动报告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以避免“漏保”现象发生。地方民政部门还可与筹款平台加强合作,如发现符合救助政策的困难群众,主动给予救助。

3.科学设计监测指标体系和预警标准。目前各地预警主要通过跟踪收入和消费支出进行判断,可探索纳入更多非收入性指标(如疾病、死亡、残疾、服刑、失业、离婚、交通事故等)并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单指标和多指标相结合的预警标准体系。同时,重视关键性预警指标的设定。从各地实践经验看,数据平台对困难家庭用电、用水、灾难性事件等数据进行监测也能够较为准确、迅速地发现潜在的救助对象。因此,数据平台可建立预警模型,在综合计算监测对象贫困风险程度后,再推送给基层进行排查,以减轻基层工作压力。

4.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动态监测预警。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将金融、银行、税务、消费支出等数据纳入监测平台,确保监测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权威性,客观真实地反映群众家庭贫困风险状况。加快社会救助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省级区域内大数据监测预警无死角。对纳入重点监测的预警对象,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筛查比对,并以红、橙、黄三种颜色标示其返贫致贫危险程度,实现常态化的贫困风险监测预警。

5.根据预警对象需求分类处置。针对监测平台推送的预警排查对象,采取“干部走访、部门比对、民主审议、村级公示、乡镇复核、县级备案、相关部门筛查”等程序进行识别和排查。同时,根据其贫困风险程度和需求进行分类处置。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纳入低保、特困和专项救助。对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覆盖后仍有困难的群众,通过临时救助、转介公益慈善组织以及其他帮扶措施及时给予帮助。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村(居)委会应建立健全分档预警、分类处置工作台账,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办理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每一位预警对象有落实措施。

6.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监测预警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抓好基层队伍建设,积极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社会救助监测预警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通过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增加基层社会救助监测预警队伍数量,提升社会救助服务专业化水平,弥补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不足。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公益慈善组织,提高其对社会救助监测预警相关业务的承接能力。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