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在福州》
分享

“‘3820’工程就是习书记给我们提出的‘福州梦’”

——习近平在福州(十八)

2020年01月20日11:01    来源:学习时报

采访对象:黄维国,1946年8月生,福州人。1991年任福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副秘书长兼地方志办公室主任。1998年后任市供销社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

采 访 组:邱 然 黄 珊 陈 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5日

采访地点:福州市委会见厅

采访组:黄维国同志,您好!在您与习近平同志最初相识的时候,你们有哪些交流?

黄维国:习书记刚调来福州的时候,我在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他正式上班的第二天,就到政研室看望大家。过了不久,他就打电话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聊一聊我的工作经历,了解一下我在政研室工作的情况。那时,我在政研室分管调研业务工作,负责准备市委领导的重要讲话。此外,我们还经常开展一些调研活动。习书记通过了解,认为我们以往的工作是做得比较好的,希望以后我们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当好参谋,多提好建议,多写好文章,大力宣传福州改革开放的情况。他还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找他。他还问了我的家庭情况,说如果我们家里有什么困难,也可以随时找他反映,他会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

后来,市委调我到办公厅工作,习书记又找我谈话。我觉得自己搞政策研究工作比较适合,就如实地告诉习书记,我还是希望留在政研室工作。习书记谈得很坦诚,他说这是组织慎重研究决定的,希望我服从组织的决定。

所以,习书记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他是一位工作态度认真严谨,又能关心体贴下属的好领导。

采访组:请您谈谈习近平同志当时是如何重视、支持政策研究和调研工作的。

黄维国:习书记对我们负责的调研工作和决策服务职能一直非常重视。他来了以后,我们政研室按照专题开展了很多调研活动,聘请了一些比较善于做研究工作的部门领导及院校同志当兼职特约调研员。习书记很注重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重大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每一次调研活动,习书记都很关心,而且积极参加,重要的会议他还亲自主持,我们的重要调研成果他都认真看。

那时候,我们调研的面很广,任务也很重,就想成立一个政策咨询研究会,在原来聘请兼职特约调研员的基础上再扩大一点,把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都吸收进来。习书记很关心这个事情,亲自参加了成立大会并讲了话。后来,政研室根据工作需要,还成立了“城市科学研究会”(简称城科会),习书记对城科会的工作也非常关心,对城科会内刊发表的文章经常作出批示,并亲自为内刊撰写文章。

总之,习书记不仅重视和支持我们政研室的工作,还发动各个部门献计献策,而且他自己也一直在做研究工作,身体力行推动研究的深化。战略规划方面大的问题,他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善于从全局来进行考虑;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他也都非常了解,能够贴近实际、切合实际。在他的重视和指导下,福州市的政研工作开展得非常扎实,出了很多精品,给市里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对福州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习书记主政福州那几年,也是福州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采访组:“3820”工程是当年福州政策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请您谈谈这方面情况。

黄维国:“3820”工程是福州市一个总的战略发展规划,是着眼福州全面发展制定的发展思路。一般的领导干部,往往注重任内的工作,缺乏战略远见,他们对年度的计划,或者稍长一点的五年计划会比较上心,其主要目光放在自己任上,不怎么考虑更长远的发展。而习书记考虑一个地区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只是看到眼前,而且能够着眼长远的社会发展。他是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在探索和实践,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政绩。

他一来就立足福州的实际,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再造一个“海上福州”。同时还提出了建设闽江口经济圈的设想。

在闽江口开发问题上,习书记体现了很多他自己的思考。在他的引领下,我们铺开了很广的调研面,也组织了很多次有内容、有深度的研讨会,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这对制定福州市“3820”工程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那个时候,习书记不仅提出了“沿江发展”“沿海发展”的思路,还提出了把福州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构想。很多同志那时候是不敢这样想的,觉得这个构想离我们太远了。习书记善于听取大家意见,后来把福州的定位改成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样大家就比较容易接受。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国际化大都市”的构想还是切合实际的,福州也确实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达到这个目标。

现在,20多年过去了,“3820”工程的指标在2010年就已经全部实现。有一天,我们几位老同志在一次展览会上碰到一起,大家还感慨地说:“现在,习总书记的‘中国梦’,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3820’。‘3820’就是习书记给我们提出的‘福州梦’。今天,这个梦已经完全实现了,‘中国梦’的实现也不远了。”

采访组:“3820”工程中包含很多重大课题,您能否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讲一讲?

黄维国:“3820”工程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重大课题有很多,我主要谈谈“海上福州”吧。

习书记来福州之前,我们对海洋国土的调研是不怎么重视的。他来了以后,根据他的思路,我们加强了对“海上福州”的研究,对福州海面水域的情况做了深入调查,研究了可发展的产业,提出了可实施的规划。习书记明确提出,要把海的文章做好。我们通过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推进了“海上福州”建设的发展,使海港工业、渔业、养殖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以水产业为例,当时习书记不仅了解了福州本地的情况,还亲赴印度尼西亚考察,了解那里的情况。由于我们近海的渔业资源基本枯竭了,而印尼这方面的资源还比较丰富,离我们也比较近,可以优势互补。他就通过多方努力,筹备和组织了远洋捕捞的船队,开到印尼去,和他们开展合作捕捞。也就是从习书记那时候开始,中国的渔民开始在政府的组织下,大规模地走出国门,开始了从近海到远海的合作捕捞,甚至发展到了非洲等地。有的渔船可以将海产品在船上就地进行加工,以此带动加工业的发展。我们福州的水产业,在习书记的领导下,规模越来越大,连江县跃居全国第二水产大县。

在养殖业方面,习书记也下了大力气。黄花鱼是福建的名牌产品,原来是无法人工养殖的,在习书记的领导下,我们的渔业研究所对养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成功。黄花鱼可以人工养殖了,资源就多了,现在我们吃的黄花鱼,几乎都是人工养殖的,价格比较便宜。当然,现在也有野生的,但是价格极高,大概600块钱一斤。还有,长乐市长港的海蚌也是世界上的优质品种,在那个时候已经濒临灭绝。在习书记的倡导下,我们开始研究人工养殖,也获得了成功。现在我们吃的海蚌,一般都是人工养殖的。如果习书记当时没有倡导、支持和组织这些科研,现在我们可能都吃不到福建的黄花鱼和海蚌了。

在习书记主政时期,我们福州的海港工业也发展非常迅猛。福建的华侨多,他们寄回来的外汇多,所以民间的财力很丰厚。因此,习书记倡导福州的马尾造船厂国营与民营齐头并进,鼓励造船厂改成股份制,吸引民间资金投入。通过民间的“输血”,造船业一下就安上了“发动机”,走上了“快车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平潭县过去比较穷,这二三十年,主要就是靠造船和海运发展起来的。

采访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严”与“实”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素质。您与习近平同志共事多年,请您谈一谈,他平时是如何积极听取意见,并严格要求干部的?

黄维国: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些老干部老同志找他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他都非常重视。这些已经退下来的老同志生活在老百姓中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贴近基层,发现问题,又有更便捷的渠道反映问题。所以,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关心和关爱,习书记很重视,很放在心上,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都积极地组织研究。

我举一个例子。那个时候,市方志办准备从宁德市引进一个人,宁德市有一位老同志写信给习书记,反映这个人在过去表现不怎么好,他在当地方志办工作时,写的史志很多不符合事实,不应该使用。习书记把我找去,让我好好了解一下,如果调查属实,建议我们尊重宁德那位老同志的意见。我们在调查之后,发现那位老同志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这个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后来我们就没有调那位同志。

习书记就是这样,在他那里,意见和建议都是畅通无阻的,他很愿意倾听,很愿意了解实际情况。只要是符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他都欣然接受。老同志或我们普通干部,无论工作的事还是个人的事,都可以直接找他谈,到他办公室也行,到他住的市委宿舍也可以,他都热情接待。

习书记对干部要求十分严格,我举一个例子。那个时候,各地党员干部当中不少人都炒股,而按照当时规定,公务人员是不允许炒股的。习书记告诫我们要守规矩,千万不要买股票,要当官就不要想发财,要想发财就别当官,你可以离职后下海经商,到社会上发财。还有的企业想要把股票作为干部福利送给大家,习书记果断拒绝了。他说,我们用不着这样做,干部的福利问题有组织来关心,不用这些老板“破费”。当时,机关里有些干部想要下海,想要去赚大钱,他也不阻拦,但是如果还在机关里工作,习书记就要求专心致志地工作,要做到心无旁骛。当时,正是因为习书记的严格要求,一直不断给我们敲响警钟:“大家要专心做事,千万不要贪图那些蝇头小利。”所以,我们市委办公厅一直保持了多年的良好传统,在他任职期间,没有干部犯错误。

采访组:在习近平同志从政的道路上,为人民办实事,一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正因如此,他一直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请您回忆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黄维国:习书记很关心群众的疾苦,在他的心里,群众的生活好不好,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他的一切工作也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福州的永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生活在漳河南边的群众,由于没有桥梁相通,交通不便,不但农副产品没法运出来销售,连孩子上学、病人就医也很成问题。群众热切希望能尽快建个桥。习书记听到反映后,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责成市财政局和交通局研究解决。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很快就把桥梁建起来了。从此以后,那边不但农业生产发展得非常好,而且旅游也逐渐搞起来了,孩子上学、村民看病等问题也都解决了。那里的老百姓都很感谢习书记,他们说:“我们的好生活,就是从习书记给我们修桥开始的。”

福州闽江边上有很多船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船上,几百年来他们都被称为“疍民”。这个称呼带有歧视的意思,可见历史上他们社会地位之低,生活之艰苦。福州过去大量的交通运输依靠河流,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这些船民就是靠捕鱼、拉沙子等为生。这些船上人家,船舱就是房间,一家人就挤在里面住。他们居无定所,衣食住行都在船上,甚至妇女生孩子都在船上,风险很大。孩子也没办法上学,很难融入社会,各方面都不方便。而且他们长期生活在水面上,很潮湿,对身体也不好,生命财产安全也得不到保障。福州台风和洪水比较多,灾害一来,他们的小船防御能力很弱,很容易翻船。因此,市里好几任领导都想要引导他们上岸居住,这样他们生活、就业都好办,医疗也方便,孩子上学也好解决。但是,他们世世代代习惯了这种生活,觉得几十户的船只挨在一起生活挺好,也像一个村落一样,不想搬迁。

习书记经常到闽江沿岸视察,对这些船民的困难情况十分了解,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习书记召集有关部门做这个工作,虽然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但最终成功让他们搬上岸了。后来,他们在陆地上有政府给提供的房子,用上了自来水、电器,就医方便了,孩子们能上学了,很快就习惯了岸上的生活,他们的子女也逐渐定居在陆地上了。

福州的一些山区,交通不便,缺水,缺医少药。习书记到福州以后,在各个县都开展了“造福工程”。他经过调研,发现有的山区自然条件太差,人口稀少,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就地脱贫的代价太大,效果也不好。于是,他就和当地领导商量,把这部分群众搬迁到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乡村去,转移到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去生活。这项工作,各个县都开展得比较多,效果也比较好。我曾经随习书记到罗源县视察搬迁情况。习书记问从山上迁下来的老百姓:搬迁以后感觉如何?前后对比哪里生活更好些?老百姓说:“现在这样比在山上好多啦!这里的生活又方便又舒服,孩子上学也不用走那么远了,失学现象也没有了。”

习书记是从贫困地区——宁德到福州来任职的。巧的是,当时省委、省政府指定福州市帮扶宁德。习书记来到福州以后,非常认真地履行自己职责,对“福州带宁德”工作非常重视。虽然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市经济协作办公室来具体负责,但习书记仍时时挂念,一一过问,对一些具体项目的实施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宁德现在有了高铁和高速路,但是当年的交通条件很差,从宁德到下面县乡,往往要走一天。我先后两次跟习书记去宁德调研,检查协作项目的落实情况。当时,到处都在修路。有时候早上七点起来赶路,到了地方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钟,这时候才能吃到一顿午饭,而晚饭每天也都要到八九点钟才吃得上。习书记很仔细地察看福州在宁德搞的一些具体帮扶项目的落实情况,并详细了解当地群众的反映和具体要求。他不断督促、了解、推进,把帮扶的事情做得很实。

宁德的老百姓对他的感情非常深,一听说习书记回来了,当地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带着土特产来看他。有时候,我们从下面县乡回来,已经很晚了,却发现很多老百姓还在招待所院里等着他。有的是一大早就从很偏远的地方赶过来的。当时老百姓生活并不富裕,也没有啥高级礼品,就是拎着自己家的鸡蛋、水果、蔬菜,要送给习书记。老百姓很朴实,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只会说:“习书记,你回来了,这些东西你带回去吃!”“习书记,你带一点走,我们还有!”他一再谢绝,说:“乡亲们,谢谢你们了!”“乡亲们,你们带回去给老人和孩子们吃。”但是,老百姓还是要硬塞给他,我们在旁边看着,这样淳朴的画面,很难用语言去形容,心里非常感动,鼻子酸酸的。

2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和习书记共处的那一幕幕,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我觉得,习书记真好,他心里装着百姓;我也觉得,我们的老百姓真好,他们心里也装着习书记。这么好的习书记,值得人民去爱戴、去拥护。这么好的人民,值得我们像习书记那样去热爱他们,去为他们奋斗。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
相关专题
· 《习近平在福州》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