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6日08:08 来源:学习时报
采访对象:沈红光,1950年11月生,浙江奉化人。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任中央第一巡回督导组副组长。2014年2月退休。
采 访 组:田玉珏 桑 熙
采访日期:2018年1月9日
采访地点:上海市东湖宾馆
采访组:沈红光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2007年在上海工作期间,您是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请您先谈谈习近平同志起初给您留下的印象。
沈红光:习书记是2007年3月到上海工作的。当时,我受组织委派,到杭州接习书记过来。3月22日那一天,我们一行来到浙江省委大院,远远看到院子里围着很多人,原来都是专程从四面八方赶来给习书记送行的。我当时想,习书记在浙江一定广受干部群众爱戴。上车后,习书记一路上时不时问我一些上海的情况,问起他以前在工作上结识的上海干部。我心里想,习书记作为上海市委书记的工作,从赴任途中的这辆车上就开始了。
当时,上海的情况确实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有人形容上海这个“码头”“水”很深。陈良宇违纪案的发生,对市委的权威和干部思想冲击很大,而且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和审理中。原计划当年5月要召开市第九次党代会,时间紧,任务重。但习书记非常沉稳,气定神闲地部署工作,广泛征求各个层面意见,形成了一份质量极高、分量极重、影响力极强的党代会报告。
5月28日,市第九次党代会闭幕当天,习书记带领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成员与中外记者见面,发表了简短而富有激情的讲话。他说,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工人阶级的发祥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带领下,全市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创造了辉煌业绩。现在,领导上海改革发展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感到既是无上的光荣,又是沉甸甸的重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把握历史方位,牢记历史使命,履行历史责任,不负重托、不懈努力,建立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答卷。
习书记说,我们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在上海的畅通。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高度重视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加强党的建设,弘扬正气、惩治腐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忧患意识、节俭意识,真正做到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新一届市委班子的形象。
“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这是习书记初到上海时立下的政治宣言,也是他在上海工作中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采访组:请您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习近平同志在上海期间工作上有哪些特点?
沈红光:我首先从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谈一谈。以前有一位中组部的领导给我讲过,说习书记这个人“了解干部的本事非常大”。在实际工作中,我有切身感受。他对我说过,了解干部有一个逐渐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很强调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当时受陈良宇案的影响,市委提出半年内如没有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对干部人事做大的调整,采取“点刹车”式,一点一点地推进。但由于市第九次党代会刚刚开完,政府换届要到2008年初,对于四套领导班子成员的排序、今后干部的任用,都要提前着手考虑。我们组织部就翻阅档案,结合工作实际,列出了人事意向报给习书记,看能否按照惯例安排,以更有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习书记看完以后问了我两个问题:有相关的制度依据吗?中央和中组部有明确意见吗?我一下子感到,习书记的规矩意识极强,是一个非常善于从全局考虑问题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规矩意识,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习书记对干部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当时上海在干部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比如,有的干部身兼两个身份,既保留党政干部身份,又是某个国企的高层,拿的是企业的高工资,退休时又回到公务员队伍,两边的好处都占了。这种方法一度成为安排干部的首选,许多兄弟省份还来上海“取经”。习书记在调研中听到一些反映,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明确要求干部管理不能“一干两制”,要挣钱就不要想当官,要当党政领导干部就不要考虑挣钱。随后,市委组织部立即给全市干部发通知,要么留在企业,要么回归公务员队伍,二选一,必须做出选择。之后,这个现象得到了有效制止。
当时有一个插曲。有一名干部提出要从公务员队伍里出来,到企业去,我们请示习书记,习书记说可以。我们考虑,这位同志长期在机关,没有经济工作经历,就让他到一个国有企业任党委副书记,收入待遇肯定要比在公务员队伍好。但这个干部本身是正厅级,去当党委副职有些不情愿,提出要去当董事长。我们几次三番做工作都“拿”不下来,有点为难。没办法,我们再去请示习书记,他一听,很坚决地说:“那就不要去了。”后来这位干部的任职就搁置了。我理解,习书记这是在树立一种用人导向,坚决杜绝这种“要官”现象和提出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问题。
采访组:基层党建是上海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习近平同志当时对这方面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沈红光:习书记一贯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他没来上海之前我就听说了,到了上海之后更是有切身感受。他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党的全局工作中来考虑,强调上海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更加突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一核心,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规律、具有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貌,习书记在上海短短七个月时间里,通过调研方式走了很多具体的点。他到上海不到半个月,就提出要我们组织部拟定调研方案,准备去看看上海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我们建议去看“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党建,习书记很快回复:赞同。2007年4月17日,习书记一行冒雨到静安区调研考察,了解社区党建包括商务楼宇和“两新”组织党建情况。他平易近人,深入街道社区、“两新”组织一线,与基层党建工作者深入交流。在江宁路社区,他不仅走进党员服务中心了解党员活动载体建设情况,还临时走进社区居委会,看望那里的干部和正在活动的社区居民,强调“居委会的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基础,潜力很大,要做得更好”,对大家鼓励很大。
中华企业大厦是静安区最早探索“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的楼宇。习书记来到大厦里的港商独资企业力新仪器公司,向每个人挥手致意问好,和里面的党员交流,看了公司的党员活动场所,并仔细阅读党员公开栏中的内容。那一次,习书记充分肯定地说:“上海的基层党建工作是非常有特点的,有很多工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很多先进的经验,我过去都有耳闻。看了静安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再加上了解了一些情况,加深了印象,像楼宇党建、园区党建、党员服务中心这些做法,都是上海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摸索创造的新鲜经验,很值得进一步提炼升华。”
除了静安区,习书记在其他区县走访的时候,也很关注基层党建工作。2007年9月,他到长宁区调研,对社区党建提出要求。长宁区是全国“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在全市率先探索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打下了比较好的工作基础,还培养出了朱国萍等一批优秀的社区党务工作者。习书记在长宁区华阳街道调研时指出,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是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是城市管理的重心,是新形势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他还希望大家不断寻找还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不断探索进一步发挥党员作用、调动党员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创新完善,市委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
卢湾区(旧区名,已与原黄浦区合并成新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上海第一家提供“一口受理”服务的中心,习书记对这个点很关注,曾先后3次专程考察调研,认真询问“一口受理”窗口服务情况,并实地了解系统运作。有一次,他在1号柜台后台仔细查看了低保受理的24种情况,勉励大家要不断提高窗口服务水平。他还特别关注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希望基层党组织抓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做得更好一些,使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后来,五里桥街道根据习书记的要求,在基层党建方面又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机制与做法。
2007年,上海基层党建全覆盖的工作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覆盖率达到90%以上。那时候,习书记在谈到基层党建下一步目标时多次强调,要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战斗力。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当时对上海国企党建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期望?
沈红光:国有经济在上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习书记对国企党建也非常重视。习书记2007年4月到静安区的那次调研,第一站选在上汽集团公司,了解那里的党建工作情况。他专门问该公司外籍执行副总裁墨斐:“你觉得共产党员在企业里表现怎么样?”墨斐告诉他:“行!共产党员是我们集团里最有责任心的群体,是最好的员工。”习书记听了十分高兴。他对我们说,党建工作不能“说着重要,做着不重要”,甚至出现“边缘化”“业余化”问题,一定要直达基层组织的“末梢”,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我认为他讲得鞭辟入里,过去党建工作一度存在虚化问题,有的还搞些“花拳绣腿”,满足于形式上搞搞活动,热闹一阵子,却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干部的作用。习书记给我们提出了方向,让我们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采访组:对农村党建工作,习近平同志当时有哪些指导意见?
沈红光:你们这个问题提得好。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但也有农村,尽管体量不大,但也不可或缺。当时,上海经济发展比较快,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没有解决。这些,对于我们开展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习书记到上海之前,上海在农村开展“三级联创”工作已经具有一定基础。“三级联创”是全面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在全国开展的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目标要求,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我们于2007年9月召开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工作会,表彰了28个“五好乡镇党委”、195个“五好村党组织”。也由于这些工作,农村党建工作成为上海党建工作最突出的一个创新点。
习书记对我们开展的这项工作非常肯定,他出席了那次“三级联创”活动工作会并发表讲话。他指出,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建设,要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前列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紧紧把握“三级联创”活动的主题,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前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要着眼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倡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努力把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着眼于解决农民的“三最”问题,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破除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着眼于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找突破,求创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他还指出,要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向纵深发展,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带领广大农民走共同致富道路。要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培养好、建设好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真正重视、关怀、爱护广大基层干部。要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把推动基层党内民主与村民自治结合起来,把推进农村的管理民主和维护农民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习书记强调,要努力通过“三级联创”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成效检验“三级联创”活动的成果。要落实党建责任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职责作用,努力做到联责任、联目标、联奖惩;要加大统筹力度,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源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支农惠农的政策体系、人才的培养输送机制;要调动各方力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采访组:在您和习近平同志的工作接触中,他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沈红光:虽然习书记在上海工作的时间只有短短的7个月,但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深远而无价的。
习书记具有极强的政治定力。我刚才讲到,习书记到上海之初,正处在上海人心不稳之时,但习书记并没有盲目表态,而是以谦逊沉稳的态度、以扎实的调研开局,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还记得在2007年5月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习书记客观回顾了上海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也陈述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展望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他说:“五年的奋斗,五年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更留下了极其重要的有益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科学发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突破瓶颈、破解难题,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始终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切实维护好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局;始终坚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服务全国大局,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积极主动地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各项工作符合中央精神、符合上海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习书记一席掷地有声的话语,向大家传递了他坚定的信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给上海干部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吃了定心丸。
我还感到,习书记有一种深得人心的领袖气质。对于基层群众,习书记从不打官腔、讲排场,到基层调研从来不是一下车就讲大道理,而是多看、多听、多问,最后发表的讲话都是在调研实际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运用的都是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他和老百姓交流得非常深入,一些人提出想和他合影,他从不拒绝,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地拉着大家一起拍照。对于党员干部,习书记讲过,看干部不要看“来头”,要看干部干事的“干头”,看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政绩和本事。当时有一些干部受陈良宇案和社保资金案影响,接受组织调查,虽然后来查明情况没有问题,但还是承受了很大压力。习书记了解这些情况后,从没有对这些干部“另眼看待”,他强调,“只要组织没有认定存在问题,就要把案件和干部本身区分开,该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涉及的干部得知这些,都非常感动,怎么可能不拥戴习书记,怎么可能不更加信赖和忠诚于党?
习书记还非常关心敬重老同志。上海历史上有“12老”,都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市委老领导、老革命,比如夏征农、韩哲一、杨士法、杨堤、赵行志,还有曹荻秋的夫人石斌等等。我记得习书记到上海刚刚个把星期的时候,就走访了这些老同志,到他们家中也从来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向他们请教,态度非常谦逊。习书记对这些老同志参加革命的历史经历都很熟悉,所以和他们都有共同话题,老同志们也都非常认可他,喜欢和他聊天。后来在筹备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时候,习书记还专门征求老同志们对党代会报告的意见,也充分体现了对老同志的尊重。
2007年10月,习书记离开上海到中央工作。我们上海的干部既为习书记感到高兴,又感到非常不舍。还记得当时他和我们聊起对上海干部的评价,用了三个字:“不粘人”。意思就是从来不会谄媚地“贴近”领导,拼命“巴结”领导,而是比较务实。我想,这句评价既是对上海干部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为我们今后选人用人提供了一种导向。
今天回忆起这些事情,我心里无比感慨,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上海提出的许多要求和举措,如今已经成为全国所有党员干部一致看齐的标准,充分体现了他在执政理念上的一以贯之。我们衷心爱戴总书记、钦佩总书记,也衷心祝福他,希望他带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奔向更加广阔而辉煌的未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