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
分享

在“三交”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1年07月19日14:17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原标题:在“三交”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论断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的关系,是“大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如果没有这56个成员,大家庭就不可能存在;而没有了这个大家庭,56个成员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维护好大家庭的团结,是 56个家庭成员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关系到各民族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大量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北起黑龙江流域,南至南海诸岛,西起新疆、西藏,东到沿海地区和台湾的辽阔土地上,都遍布着中华各民族先人们的足迹,他们共同开拓了我国辽阔富饶的疆土。

各民族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从夏、商、周开始,尤其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各民族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各民族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准则。特别是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形成了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

中华文化也是“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体。多样性,指的是56个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和活力;共同性,指的是56个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基因,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要多宣传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反对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从而不断强化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我国各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孕育和创造的。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郑大发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张靓怡(实习生)、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