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1日17:10 来源:大众日报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采访“连钢创新团队”,记者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拼命”。这样的故事和细节不胜枚举:
张连钢在接下码头建设重任时,刚刚做完肺癌手术,后又因工作压力大、工作疲劳、免疫力低下导致全身长满紫癜;从2013年到2017年,团队仅技术研讨会就开了3000多次,晚上12点前办公室几乎没熄过灯;团队成员李永翠,为了找到一个难题的解决方案,爬上56米高的桥吊大梁,冒着-8℃的严寒观察了近两个小时……
这种“拼命创新”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撑着连钢团队攻坚克难、一路向前。而随着采访更进一步,记者发现,这支团队不仅有“拼命”精神,更有充满智慧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他们不囿于现实,敢于想象、敢于突破;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做出前瞻性规划布局;他们以开放姿态开展协同创新,携手民族企业共襄产业报国。
做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平民码头”
自主创新的首要一条,是不被现实限制住想象力,敢想敢干。
自动化码头虽被誉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但由于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收益慢,在国外实际上是高投入、低产出的“奢侈品”。从立项之初,连钢团队就明确,青岛港要做的不是复制一个“贵族码头”,而是要做一个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平民码头”。
“国外自动化码头虽然起步早,但平均效率每小时只有20来个自然箱,而我们中国港口的人工作业效率在30个左右。如果我们建一个和国外一样的自动化码头,在中国是生存不下去的,因为没有船公司和货主愿意停靠。”张连钢说。因此,从一开始,连钢团队的目标就不仅是超越世界同类自动化码头,还要达到甚至全面超越人工码头平均效率。
奔着这个目标,历经126次系统升级、2000多项功能优化,连钢团队从一个个小细节入手,把效率一秒一秒“抠”了出来。团队成员李波告诉记者,为压缩桥吊作业循环时间,项目组将抓箱、放箱两个环节细分出十几个环节,一秒一秒细细“抠”。例如,集装箱导板的倾斜角度,各港口一般都是60度,连钢团队则将其调整为70多度,让集装箱的下滑速度提升了3倍,时间上节省出4.5秒。
2017年5月11日开港当天,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创下了26.1自然箱/每小时的同类码头作业效率世界纪录;同年底,又一举创出39.6自然箱/小时的单机平均效率,全面超越人工码头。丹麦马士基码头首席运营官Keith Svendsen忍不住点赞:“我见过世界上非常多的自动化码头,我觉得青岛港这个码头是最棒的!”
勇闯“无人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有了敢想敢干的魄力,还要选对方向。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虽已建成3年多,但其技术应用水平一直是全球翘楚,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投用后的升级优化,团队一直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选择契合未来大势的攻关方向。
李永翠举了个例子:自动导引车(AGV)使用铅酸电池,在国外自动化码头已经是成熟技术,可团队测算后发现,每台AGV工作8个小时就得人工更换电池,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要配备1000多吨铅酸电池,每周就要淘汰10吨。可就是这个投资高、风险大、效率低、有污染的技术,外方见中国没有,还喊出了亿元天价。深入研判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后,连钢团队决定采用先进的钛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全球首创研发了不用换电池的AGV。这种新型AGV作业时自动充电,续航里程无限制,不但节能环保,而且减重十几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举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连钢团队还密切关注全球船公司发展大船的趋势,在建设之初将桥吊高度超前规划为50米,可以全天候停靠2020年刚刚下水的世界最大2.4万TEU集装箱船;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利用工业废氢为轨道吊提供电力,每作业一个箱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公斤;瞄准尚未在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的5G技术,实现5G网络下的桥吊、轨道吊自动运行控制和高清视频数据回传等全场景应用……一次次勇闯“无人区”,连钢团队最终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铸造成为拥有10项全球首创技术、6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全球“灯塔”。
协同创新,完善智慧码头“中国方案”
自主创新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协同合作。在建设自动化码头过程中,连钢团队不是踽踽独行,而是拥有最为可靠的帮手。国内港口机械制造商上海振华,便是其中之一。
负责桥吊设备的张卫说,当常规桥吊的重量达到码头承轨梁的上限时,团队首先想到的不是进行成本高昂的土建改造,而是与上海振华联手,通过技术攻关、仿真模拟,最终拿出了“桥吊后伸距减少12米”的全球首创设计方案。这不仅让桥吊自重减少50余吨,还节省了制造成本60余万元。
如今,连钢团队的创新“朋友圈”又加入了很多新成员:在攻坚码头二期“氢+5G”应用时,除了老伙伴上海振华,华为、中国联通、航天科技等一批水平顶尖的新朋友也加入进来;在码头三期建设过程中,高铁制造商中国中车与团队合作,首次将空轨技术与码头集装箱业务融合,打造全球首个码头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众多民族企业联合攻关、集成创新,齐心打造上下游供应链条完整的智慧码头“中国方案”。(本报记者 肖芳)
相关专题 |
· “时代楷模”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