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时代楷模”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10项技术全球首创,6次打破世界纪录,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0年12月31日10:14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日,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在“德翔普南”轮作业中,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47.6自然箱/小时,第六次刷新同类码头世界纪录。

这座全球自动化码头“灯塔”的铸造者,是张连钢和他所带领的“连钢创新团队”。“国外建一座自动化码头需要8年到10年,而我们只用了3年半;我们的投资成本只有国外同类码头的65%,但作业效率要高出50%;船长和货主们在国外对自动化码头避之唯恐不及,却抢着来靠泊我们的自动化码头。”每次张连钢对记者说起这样的对比,神情里都充满了自豪。

这些整天和国外船公司、码头打交道的港口人,对曾经的落后和受制于人,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

张连钢给记者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发生在30年前,张连钢还是青岛港一名入职没几年的技术员。有一次,码头桥吊电控系统需要综合调试,国内却没有人能做,只能从国外请工程师。这个外国工程师在码头上干了12天,却拿走了30多个码头工人一年的工资。可当张连钢向他请教技术问题时,对方却三缄其口。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87年,青岛港集装箱码头建成两年,张连钢被派到日本横滨港学习。他看到,日本港口不仅规模更大,而且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指挥管理,可国内还在使用传统的纸和笔人工填写,甚至连电脑都没见过。张连钢夜不能寐:“我们总是跟着外国人学,什么时候咱也能领先一把?”

第三个是在2013年,青岛港成立张连钢为首的项目组,启动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当时全球已建成三四十个自动化码头,核心技术主要被西方国家掌控。张连钢率队到国外自动化码头虚心求教,却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技术封锁。

“世界排名前10的集装箱大港,中国占据7席,却没有一个自动化码头。”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党委副书记、青港国际总经理王新泽说,青岛港人工装卸“振超效率”世界第一,但现代化水平却落后于国外。有着30多年码头工作经验、既懂自动化控制又懂生产业务的张连钢,临危受命,承担起牵头建设自动化码头的重任。

张连钢回忆说,最初的建设思路是整体引进国外码头方案,但外出考察时遭遇的“连捂带盖”,以及接下来与外方供应商的深入对接,让团队很是“窝火”:垄断自动化码头技术的国外4家企业,为青岛港拿出的规划方案不仅成本高、工期长、存在捆绑销售等不平等条款,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系统不开放。“作为甲方的我们,除了掏钱什么也做不了,相当于拿到了一个‘黑匣子’。”张连钢说。

权衡之后,连钢创新团队放弃“拿来主义”,决定“靠自己”。得知消息后,有外方专家对张连钢说:“你们想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自动化码头,成功的可能性是零。”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张连钢,他对团队成员说:“建自动化码头,是关系我们民族尊严、国家脸面的事情,拼了命,我们也得把它建好。”

就这样,顶住重重压力,连钢创新团队开始了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成立了IT组、土建组、桥吊组等9个攻关小组,分兵出击,协同作战;大胆进行流程再造,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把国外常规设计工时压缩了2/3;自主完成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技术及系统、港口大型机械“一键锚定”自动防风技术及系统等“十大全球首创”,彻底解锁了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团队先后获得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构建了国内首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准体系。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开港运营,“中远法国”轮靠泊作业,平均单机装卸效率达到26.1自然箱/每小时,创下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最高效率。此后,这个码头又连续6次打破世界纪录。

目前,该码头平均装卸效率36.2自然箱/小时,比国外同类码头高50%,比人工码头高30%,成为迄今全球唯一作业效率超过人工码头的自动化码头。截至2020年10月,码头累计完成船舶装卸2725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8万标准箱,船舶准班率100%,实现收入15.07亿元、利润6.76亿元。

这个从一片质疑声中破土而出的自动化码头,如今已经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累计接待4万余人次参观学习。2018年,从来不邀请亚洲港口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专程致函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邀请其担任大会主报告人,并颁发“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将其认定为“世界上建设周期最快、运行效率最高、作业增量最快的自动化码头”。

团队成员李波记得,自动化码头开港不久,拥有全球首个自动化码头的鹿特丹港前来考察,提出要到作业现场看看,并且要求拍照、录像。与当年国外码头的“三不”相反,张连钢回答说:“给他们拍,让他们看!”现场拍了3个小时后,对方带队组长跟李波说:“我们记录下了作业全过程,你们的效率是真实的,不可思议!”

“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谁也拿不走。”张连钢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更应该坚持自主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制于人。(本报记者 肖芳)

(责编:刘尤罕、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