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新时代,共享未来

——写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国纪平

2020年11月03日07: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然而,疫情阻断不了人类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信心和行动。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将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

新老朋友纷至沓来,“进博会磁力”持续显现。在各国企业紧锣密鼓的布展中,在全球目光持续不断的关注下,经济全球化的脉动强劲有力,开放包容、创新引领、互利共赢的合作意愿空前强烈。

不同寻常的年份,如期举办的盛会,为疫情之下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希望之光。“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一般”的进博会,已成为中国推动开放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生动宣示。

越是面临困难,越是乱云飞渡,人类社会越是需要基于未来的战略思考和勇毅抉择,越是需要大国展现担当、扛起责任。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指出的:“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迎来新发展阶段。进口扩大,投资开放,消费升级,创新迸发,互联互通……一个个国际合作平台的搭建,一项项扩大开放举措的出台,彰显着中国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满满诚意,展现着中国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深远影响,印证着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

(一)

一组有关第三届进博会的数据十分亮眼——

展览集结全球热点和行业发展趋势,设置六大展区、四大专区,多个展区签约面积超过规划面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平均展览面积比第二届增加14%,其中数十家企业为进博会“新朋友”;诸多企业携带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全球首发、中国首展,近百家企业签约参展未来3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尤为火爆,首次设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扩展到规划面积的6倍……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很多大型国际展会都按下暂停键,进博会为何能集聚如此人气?中国克服困难如期办会的信心和定力来自哪里?

进博会如期举办,离不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博会筹备有条不紊。出入口提供一体化服务,实现人员证件信息与健康信息自动精准匹配,做到人流“无感知、不停留、可追溯”;进口冷链展品“分批进库,统一进馆,密切协作、集中管理、全程控制”……丰富的抗疫经验,充足的防疫保障,让各国参展商备感安心。

进博会如期举办,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强大修复能力和生机活力。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由负转正,消费、工业生产、进出口等领域指标不断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将是疫情冲击下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低迷之际,中国恢复增长是一个亮点,为其他地区的出口提供了动力。”英国《金融时报》在社评中点赞中国经济。“我们愿以进博会为契机,捕捉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和加速开放转型中的新机遇。”世邦魏理仕资深董事肖惟珂的话,道出了参展企业的心声——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期待分享发展红利。

进博会如期举办,是各国企业对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投下的信任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367家,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1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5.5%。上海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安徽合肥的康明斯发动机项目、浙江宁波的瑞士英力士化工项目等纷纷落地,埃克森美孚、宝马、丰田等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在华投资、优化布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巨大内需潜力,正转化为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增长动能。麦德龙中国区总裁康德表示,中国的高水平开放、中国经济在疫情中展现出的惊人韧性以及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趋势,都将为新发展格局奠定成功的基础,而进博会就是一个感受机遇的窗口。

进博会如期举办,不仅创造切实的合作成果,也为各国共克时艰带来启示。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接连举办国际经贸盛会,向世界释放出坚持经济全球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信号。法国欧莱雅集团连续3年参加进博会,其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说:“中国如期举办进博会,展现了大国责任担当以及采取行动加速全球经济复苏的积极态度。”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进博会是中国的故事,更是世界的故事。中国正以行动为处于动荡变革期的世界贡献更多确定性。

(二)

“要把最好最新的产品送到进博会”“进博会是我们携手中国伙伴合作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不能错失中国的发展机遇”……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类似话语不胜枚举,道出了进博会对各国企业的吸引力。非常时期,这一平台作用更显珍贵。

进博会平台,成绩单“含金量”十足。首届和第二届进博会累计进场人次逾171万,累计意向成交额1289.6亿美元。首届进博会后,智利车厘子在中国销量提升50%;迪卡侬的自动盘点机器人“迪宝”在第二届进博会亮相后进驻到中国近30个城市的50家商场;美国嘉吉公司两届进博会签下超过5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展品变商品,尽显一个新生展会的强大实力和潜力。

进博会平台,外商零距离感受中国机遇。因为结缘进博会,多家企业在中国建立总部、增设门店、投资生产研发基地。商用直升机制造商意大利莱奥纳多公司,不仅签下采购大单,还找到了中国伙伴,把生产基地设在了长三角。第一年签约、第二年开工、第三年交付,第一架中意合资直升机即将亮相本届进博会……参展商变投资商,演绎着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精彩故事。

进博会平台,创新合作源泉被进一步激活。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在开放平台上共享创新成果,在深化交流中点燃创新引擎。“中国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也是未来全球创新的策源地”“中国市场非常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这样的大环境有助于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加强对华创新合作,参展商们拥有强烈共识。互动乒乓球机器人、“会飞的汽车”、最细最短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粉碎机、智能护肤……一系列新产品、新设计、新创意不断涌现,展现着今日中国的创新活力。

进博会平台,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为最不发达国家参展商提供免费标摊、免费运输展品服务、举办专场供需对接会,南苏丹手工艺品、巴拿马菠萝、卢旺达辣椒、马达加斯加深海大龙虾……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特色产品搭乘进博会快车,走进中国大市场。“进博会将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介绍给中国和全世界的企业,给它们带来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机会。”世贸组织新闻发言人基思·罗克韦尔对此高度评价。在进博会“惠全球”理念下,世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中国深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诚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计。

进博会平台,互利共赢的故事永不落幕。与“四叶草”一街之隔,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搭建起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常年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在线展示、对接平台。两年多来,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160余家客商入驻,设立了39个国家馆,引进进口商品8万余件,促成近5000种“进博会同款”进入国内市场。优质进口产品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着中国人民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

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进博会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进口商品展,其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平台作用日益彰显。

(三)

虚心学习、善于学习,从一开始就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国家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在开放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这份清醒的认识,已内化为中国社会的自觉追求。

关门搞改革行不通、走不远;开门搞改革借鉴多、动力足。举办进博会,正是中国一以贯之向世界敞开大门、虚心学习的重要行动。对标、追赶各国先进产品、技术、理念、规则,中国企业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国际视野不断开阔。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参加进博会,浙江新澳纺织公司从意大利圣安德烈、德国赐来福等国外企业引进了智能纺纱设备,先后投产数项高档生态纺纱项目,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也减少了各工序的人力资源消耗。也是在进博会上,甘肃天水华天电子集团签约购买了全球先进的半导体封测设备材料等,促进了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

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对外开放,将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以当前中国经济的体量,主动加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互动,也必将为全球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红利。

进博会上,“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云集,折射的是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国市场需求,也是更具广度、深度的国际合作潜力。

阿根廷农业、畜牧和渔业部部长路易斯·巴斯特拉信心满满地展望:“通过不断参加进博会积累经验,我们逐步找准定位。随着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阿根廷将向中国推出更多优质农牧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首届进博会后,新西兰纽仕兰鲜奶销量增长26倍。原来需要8天以上才能在中国上架的鲜奶,如今仅用72小时就从新西兰农场摆上中国消费者餐桌。这种进入中国市场、深入三四线城市乃至偏远山区的“加速度”,正是来自于中国不断提升通关效率、激活跨境电商的“推动力”。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这是中国把握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辩证关系的基本出发点。长远来看,中国市场之所以浩瀚,不仅在于存量,更在于增量。当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转型升级的增长潜力被充分激活,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会有澎湃动力;当中国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将更加稳定。

在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向内还是向外的选择,而是内外结合的必然。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更好联通,必定指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四)

“中国特别擅长搭建桥梁。”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以桥为喻,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贡献。在她看来,改革开放让中国架起通向世界之桥,今天中国还在搭建通往繁荣之桥、未来之桥——“进博会正是通往繁荣之桥的契机,标志着中国推动全球贸易格局的转型,对中国有益,也对全世界有益。”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带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40年前,深圳这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开启了特区建设的光辉历程;30年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迈开步伐,“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从深圳到浦东,从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进博会……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奇迹,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即使40年,那也是很短暂的时间,往往难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衡量。但是,中国却可以。”在以色列共产党前总书记伊萨姆·马霍尔看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让人可以“实实在在地触摸到”,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中国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精气神今非昔比”。

40多年来,“改革开放”这四个字,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复杂多变,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从容应对。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国际金融风暴,抑或是个别国家挑起所谓经贸摩擦,都不曾改变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前行路径,不曾改变中国人民拥抱开放的执著信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的庄严承诺。从首届进博会宣布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五大举措”,到第二届进博会强调继续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双边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中国扩大开放按下“加速键”: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出台方案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容自由贸易试验区,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中国以行动表明,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践行开放合作的中国,给困顿中的全球经济带来信心和希望。“无论是大幅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还是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中国用实打实的开放举措,切实兑现开放承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表示,今年大众汽车将在中国投入约40亿欧元,加快推进数字化、电动化产品布局和经营转型。

“中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承诺,将不仅限于举办一两次展会,而会转化为持续的进程。这是非常积极的成果。”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阿泽维多高度肯定中国推动开放合作的不懈努力。“进博会在未来将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国内市场及其吸引力,还对世界开放市场起到了模范作用。”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执行总裁何鸣杰如是理解进博会的重要意义。

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博会将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气魄,欢迎八方宾朋。更多合作共赢的故事,将涌动世界东方。

(五)

“推动全球化的一直是经济,但塑造全球化的却是政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判断令人深思。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假装视而不见,或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加以抵制,都违背了历史规律。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这种极难割断的联系,正是人类命运与共的内涵所在。

环顾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再次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格外需要思想引领,廓清迷雾,拨云见日。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方案,寄望各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重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

疫情虽然给国际合作增添困难,但全球危机也将各国命运相连的时代现实,以更加可视的方式呈现出来。人们进一步意识到,唯有追求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才能共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进博会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看世界、看未来的真实视线。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汇聚全球资源,促进商业和文化融通,不仅顺应世界交流融合大势,也为处于低潮期的国际经贸合作带来最为稀缺的大国引领力。德勤全球战略委员会主席乔礼和认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增加进口、促进国际经贸合作,体现了中国愿意与世界共享机遇的格局和胸怀,更是对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的坚持。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国推进开放合作的决心之所以如此坚定,是因为从根本上认识到,只有以合作共赢思维谋划未来,才能打开发展新境界。一个国家只要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就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潮流。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认为,“中国正为世界提供急需的新思维方式,传递巨大希望”。

从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到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从维护金融安全到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摆在全人类面前的棘手难题还有很多。各国能否尽快走出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期,共同迎接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取决于当下的选择。

“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主席如是阐释中国与各方携手前行的真诚意愿,彰显宏阔的格局和博大的胸怀。

立志不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与世界的积极互动不断加深,展现的是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对人民根本利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高度负责的大国担当。

***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是在非凡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的深切感悟。

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今日之中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

回望来路,中国经济在融入世界中实现腾飞,生动诠释了“开放则兴、封闭则衰”的历史规律。展望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新时代,共享未来。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大江大河奔腾不息,合作共赢大潮浩荡。一个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中国,将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不断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3日 03 版)

(责编:李依环、吕腾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