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人民战“疫”党旗飘扬
分享

大医精诚,白衣战士佑苍生

本报记者 白剑峰 王君平

2020年02月21日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月十九日,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与治愈出院患者合影。
  王永洁摄

逆行,逆行!

增援,增援!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迎难而上,奋不顾身,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风险、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截至2月17日,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军队系统派出3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持湖北,其中军队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人员。

逆行而上,医者仁心

“武汉,我们来了!”

“湖北,我们来了!”

国有难,召必至。由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三医院6家组建的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1月26日飞赴武汉。随后,全国各地医疗队陆续奔赴湖北,进行了一场抗疫“大会师”。

“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国医疗界的精锐部队一齐出动,给武汉抗疫注入“硬核力量”。网友们称之为“四大天团”“王炸”。这称呼,有尊敬,有自豪,有厚望!

“再度披甲赴荆楚,不灭新冠终不还!”这是对口支援湖北荆州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护人员的宣誓。

“我报名!我报名!”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各个党支部微信群里的请求,报名援鄂的人员名单接起了长龙。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这是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声音。

疫情防控,全国一盘大棋。湖北和武汉是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举全国之力,集优质资源,党中央部署对口支援机制,分担湖北压力,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湖北16地市的抗疫能力,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信中国采取的措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如此赞叹。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是没有一个逃兵。目前,武汉当地6万名医务人员依然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一袭白衣,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一个人不惧生死?

“如果医务人员都退缩了,谁来保护病人呢?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是医生的天职。”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胡轶说。

“穿上白大褂,就要像战士的样子!”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连续奋战,用瘦弱的身躯筑起一道“防线”。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说。他身患“渐冻症”,却顽强地挺立在疫情的“风暴眼”。

科学救治,精准施策

2月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王辰抵达武汉后,很快对疫情防控局面进行了调研和判断,并提出征用大型场馆、建设方舱医院的建议。

2月3日晚,武汉市首批规划的3个方舱医院连夜动工。事实证明,实现应收尽收,方舱医院功不可没。方舱医院集中收治了大量轻症确诊患者,把医院有限的床位腾出来,用于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目前,武汉已经全面启用12家方舱医院。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在湖北,广大医务工作者科学救治,精准施策,与死神展开了殊死搏斗。

重症救治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国家派出最强医护力量驰援武汉。每个医疗队整建制承接一个病区,形成多学科团队协作救治。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6家医院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带领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精锐团队,按照“一人一案”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提高了救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一名患者极度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只有50%。然而,此时病房还没有配齐三级防护设备。“人命关天,等不得!”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冒着危险,争分夺秒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类似的生死时速场景,每天都在抗疫一线上演。

北京协和医院因地制宜地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为前线提供了“协和经验”。医疗队采用协和ICU病房小组制管理模式。病房病人被分为4个组,每组由固定医生小组负责,组长相当于病房主治医师,能够迅速而系统地掌握患者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个小组统筹匹配各个专业,充分发挥各专业综合诊治优势。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表示:“把能用的方法都上,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说:“给予患者最积极的治疗,尽一切可能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同时也要做好风险评估,做充分的防护准备。”

疫情发生以来,钟南山、李兰娟、乔杰、王辰等院士团队始终站在临床一线,将探索出的新疗法纳入诊疗方案。如今,患者治愈率不断提高,死亡率持续下降。

全国中医系统630多家中医医院派出31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把中医方案纳入全国诊疗方案,让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发挥中医药的巨大优势。

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启动“清肺排毒汤”的临床疗效观察应急科研专项。随后,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推荐各地“清肺排毒汤”用于新冠肺炎的救治。

金银潭医院将南一区病房的医疗工作交给第一支中医国家医疗队,开辟了中医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场,使中医药能够与西医同台合作,共同防控疫情。

2月14日,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正式进驻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这是由中医药队伍整体接管的第一个方舱医院,所有患者保证用上中药汤剂。该院配备一台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车,满足个性化用药需求,同时综合运用针灸、按摩、灸疗、太极、八段锦等中医特色疗法。

为确保患者第一时间用上中药,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截至2月17日,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率达85%。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认为,中西医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

舍家为国,大爱无疆

前有“逆行者”,后有“守家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展现了大爱无疆的情怀。面对病人,他们无私无畏;面对家人,他们有太多愧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李佳辰是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她的妈妈17年前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日前,她在写给妈妈的信中说:“17年前,虽然我还小,不能确切地理解何为前线、何为没有硝烟的战场,但在我心里,妈妈是个拯救生命的英雄,像动画片里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超人。那时的我,不懂得奋斗在一线的辛苦和危险,只是骄傲地感到,我有一个超人妈妈。如今,我也像当年的您一样,肩负使命,站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17年后,我终于成了你!”

北大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李冉已经不是第一次执行国家任务了。2017年,他作为“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李冉的母亲也是一位传染病大夫,此次知道儿子要去“前线”支援,她点点头,什么话都没说。其实,她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凌晨3点就开始蒸馒头为儿子送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专家沈宁接到命令后,来不及与家人告别,直接从医院奔赴武汉。17年前,非典疫情暴发,31岁的她主动请缨,坚守一线;今天,她再次出征,迎战新冠肺炎疫情。

中日友好医院医生段军大年初二瞒着家人,带领20名医疗队员来到武汉。他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关闭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只说留在北京值班,但每天睡前都会跟家人报平安。“国家利益为先,这是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他说。

北京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保健医疗部护士王媛媛在写给两个女儿的信中说:“孩子们,今天妈妈用行动给你们讲一个道理:当国家危难的时候,一定要舍小我、成大我。妈妈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国家有难,舍我其谁?妈妈爱你们,爱你们成长的土地。妈妈会用另一种方式守护你们!”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为了亿万人民的健康,广大白衣战士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用生命筑起了钢铁防线,挺起了民族的铮铮脊梁!

(责编:吕腾龙、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