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15:58 来源:法制日报
由乱到治的“匡山风景”
匡山脚下有一个村子叫匡山村。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城中村,在最近十几年却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2年,因集体企业改制期间大量资产被变相侵吞,总共只有5000多村民的匡山村有2000多人到省政府集体上访,曾是槐荫区的重点不稳定隐患大村。”今年59岁的匡山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王万喜对记者说。
2004年,王万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带领村“两委”先后建立起党员议事会、行政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三项制度,推行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阳光村务”,匡山村迅速实现由乱到治。
稳定是发展的根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昔日的重点不稳定隐患大村如今已经发展成特色幸福村居,村民的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大大提高,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村调委会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槐荫区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和乡村文明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匡山村3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一位前来办事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服务大厅非常“管用”,村民有信访调解、房屋维修、水电服务、村民待遇发放、医疗保险办理、就业咨询等各方面事项都能就地办理,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在槐荫,像匡山村这样“由乱到治”的文明乡村(社区)不胜枚举。
“农村(社区)作为最基层,是我们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准点,法律服务惠及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槐荫区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中,通过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提高了农村(社区)各项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匡山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槐荫区司法局局长刘相国说。
目前,槐荫区已有7个村获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37个村获评济南市“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社区被授予全省首批“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前不久,槐荫区还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记者手记
一个城市的平安和谐,离不开城市主政者的法治思维、责任意识和民生情怀,离不开上下同心、凝心聚力的真抓实干。
记者在槐荫采访,所到之处,平安和谐的实干者比比皆是。
在每天客流量超过6万人的济南西客站,南来北往的旅客只要一踏进西广场,醒目的司法行政徽标和“槐荫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标识就会吸引住你的目光。在那里,槐荫区司法局兴福司法所建立的全国首家“高铁站里的司法服务亭”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在槐荫区道德街街道办事处北辛街社区,“海明工作室”的主人——槐荫区政协委员、区市政工程局副局长赵海明俯身社区,访察民生,小区道路不平、路灯不亮、停车不便、施工扰民等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经他协调、关注得以及时解决,被称为“百姓身边的特色品牌”。
还有荣获山东省优秀社区工作者、首届“齐鲁和谐使者”的中大街道裕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云香,创新心理矫治、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的吴家堡司法所所长高莉……
正是这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干者、实践者,创造了平安和谐的“槐荫密码”。(记者 姜东良 曹天健 文/图)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