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成 裴广江 暨佩娟 管克江
2018年04月11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名外国记者在开幕式现场自拍留念。 |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左)、美国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等在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报道中心接受采访。 |
图左:4月9日,“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与债务风险”分论坛在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发表重要主旨演讲,郑重宣示了新时代开启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新画卷的坚定信念和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开幕式结束后,3位在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与会嘉宾,用亲身经历向记者讲述了改革开放怎样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中国总是出乎我的意料,却从未令我失望
我可以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40年来,中国总是出乎我的意料,却从未令我失望。这是我一直喜欢中国的主要原因。
早在1971年,我去了香港和澳门,通过望远镜观察中国内地。那一刻,我便下定决心要前往当时西方人眼中的“神秘土地”。1976年,我有幸第一次到访中国内地,从哈尔滨到上海,纵跨北南。此后,我访华频率越来越高。如今,我每年会来中国六七次。
回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但令我惊喜的是,中国年轻人都非常热情好客、充满活力,他们还主动邀请我一起打乒乓球。当时我就在想,这些年轻人长大以后肯定非常棒,这个国家的未来在他们的手中。
我看到了中国发展顺利的一面,也亲历过困难中的中国,比如汶川地震。然而,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正是中国人在困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勇气。
中国领导人有着开阔的眼界,愿意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如今,中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当今世界,“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每一个国家的共识:无论是中国、法国,还是其他国家,尽管采取的方式不同,但都需要改革开放。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因为世界正在发生变化,每个国家都需要推进改革以应对这种变化。然而孤立的改革不会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国际合作。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展现了大国担当。像“一带一路”这样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正是各国进行改革都迫切需要的。
1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发出的信息非常重要:“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确实,有些西方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心存疑虑。那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复制西方模式,而是去创造一个自己的发展方式,一种更加包容的发展方式。这种心存疑虑的心态就像美国的可口可乐刚进入法国时,法国人感到恐慌——法国人爱喝红酒,所以问为什么要喝可乐。但后来,越来越多来自各地的产品出现了,大家增加了了解,看清了事实,就不会再有恐慌。
(讲述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中国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8年,从那之后便常来常往。有时上个月来过,这个月又来,如今已经有100多次了。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40年改革开放。
1978年我还在香港学习,那一年我坐火车去了广州,还去了上海、济南、扬州和北京。当时北京的汽车不多,街上甚至还有马和其他牲畜拉车,人们就这样把食品从乡下运到城里卖。那时也没有高层建筑,北京最高的建筑就是北京饭店。但当时广州的火车列车状况不错,说明中国的基础设施在那时已经有一定基础。当然,我最近坐过两次北京到上海的高铁,与1978年时的经历完全不一样,今非昔比。
我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在北京几乎很少看到新鲜水果和蔬菜,看到最多的是白菜,肉和蛋类供应也有限。当时中国内部的食品分配渠道也不多,到了冬天,北京人喜欢贮存很多白菜。回望40年变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我的两个孩子也都来过中国。我的女儿在北京学习生活过10个月,还去上海度暑假,他们都很喜欢中国。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包括金融行业和汽车制造业的进一步开放。我认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致力于支持世界贸易体系,希望通过促进世界贸易和经济一体化让各方获益。我认为中国比一些其他大国更能认清国际形势。
(讲述人: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罗迪)
中国富强,讲出的道理更受重视
1986年,正在就读比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我第一次出国,受邀赴美国一所大学参加夏季培训班。那时候,身上带了30美元。看到那里干净平坦的公路、宽敞明亮的机场,商店里丰富的物品,感觉我们经济实力明显落后。如今,出国访问成了生活日常。中美两国民众的生活水准日益接近。
现在我每周总会收到外国政府、智库、大学发来的很多学术活动邀请,无奈精力有限,只能回邮件婉拒。这种现象背后,是随着改革开放日益强大的祖国。全球治理、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气候变化……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怎么可能绕开中国呢?外国朋友们都想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学者的看法。
我同时担任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的顾问小组成员。每次开会,来自东盟和中日韩13个国家的学者都会轮流介绍本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其他国家学者每每必论中国经济对他们本国经济的影响。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其他两家中国智库,联合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重要配套会议之一——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当时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发言后对我说:“在此之前,别说中国智库了,还从没有智库来世贸组织总部开过研讨会。”
日益富强起来,我们讲的道理,别人才愿意听,才会真正重视。
1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彰显了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于中国而言,要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也需要更加全面的开放。
(讲述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
本期统筹:吴绮敏 管克江
版式设计:蔡华伟 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1日 05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