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干部论坛

尹力: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26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8年02月06日10:11    来源:四川日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6980亿元、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9.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项目年”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增长17.2%,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4.1%。民间投资增长7.7%。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西成高铁、雅康高速雅泸段建成通车。消费贡献稳步提升。城镇消费增长12%,乡村消费增长12.1%。信息、康养、文化娱乐等消费快速增长,网络零售额增长34.9%。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完成工业投资91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工业利润增长29%。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8%,对经济增长贡献创新高。成功承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大会,克服九寨沟地震影响,旅游业实现总收入8923亿元、增长16.1%。全省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年度任务完成。退出煤炭产能1648万吨,压减粗钢产能77万吨,坚决取缔了“地条钢”。全省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降至6.6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预计下降1个百分点。减税降费超过900亿元,出台降低企业成本35条举措和电价改革10项措施,为企业降成本675亿元。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降低0.7个百分点。“一提一创一培”扎实推进。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36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个、国家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5个。太阳能电池、城市轨道车辆、智能手机等新产品快速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展开。建成高标准农田41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783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124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50个县启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万个、家庭农场7006个。粮食产量3498万吨、实现稳定增长,粮食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生猪、油菜产量居全国第一。

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国务院授权的先行先试任务已完成15项,全国首批推广的13条经验涉及我省的有8条。深入推进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改革,十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获批国家创新型省份和国家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加快省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全省地方国企实现营业收入6920亿元、增长14.8%,利润468亿元、增长13.5%。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电力、盐业、价格和供销社等方面改革有序实施。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个,组织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283项,转化应用重大成果164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19亿元。建成国省科技创新平台1478个、各类孵化载体和众创空间近700家、国家级“双创”基地6个。四川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开放合作全方位推进。精准招商取得成效。出台扩大开放促进投资28条政策,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977亿元,实际到位外资561亿元。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川港澳合作周、天府金融论坛等重大活动影响广泛。自贸试验区高点起步。紧扣制度创新核心任务推出159项改革措施,推动成都天府新区、青白江铁路港和川南临港片区互补错位发展。新登记内外资企业2.2万户。合作空间持续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79.8%,国际班列开行超过1000列、居全国第一。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现通关一体化。获批设立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拓展与泛珠区域和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落户天府新区,中国—欧洲中心建成运营。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41.2%。全省航空客运量5776万人次、增长8.7%,出入境562万人次、增长12.2%,四川人气越来越旺、吸引力越来越大。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污染防治力度加大。PM10、PM2.5年均浓度双下降,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82.2%,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地表水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78.2%、提高5.8个百分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积极推进。生态保护持续加强。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营造林1294万亩,退耕还林还草49万亩。新创国家森林城市3个,启动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河长制全面推行。设立河(段)长8万多名,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河(段)长全覆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推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851家重点排污企业纳入信用管控。环保督察进一步强化。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强力推进8924个问题整改。积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督察组移交的8966个举报受理件全部办结。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绩。15个贫困县摘帽通过省级达标验收,3769个贫困村退出,108.5万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施22个扶贫专项,投入财政资金749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万人的任务,改造农村危房12.8万户。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85.2万人,其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特困劳动力8.3万人。提前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解决77万贫困学生就学问题。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金融精准扶贫成效明显。强化对45个深度贫困县政策支持,增派高校、医院、国企等帮扶力量,深化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资金17亿元。脱贫长效机制有效构建,落实驻村帮扶机制,注重管好用好扶贫“四项基金”,加强督导考核问责。发挥“农民夜校”作用,开展感恩奋进教育,群众脱贫奔康愿望更强了、信心更足了。

民生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解决71个乡(镇)、2547个村不通硬化路问题,建成农村渡改桥110座。新增31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8所高校14个学科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民族自治地区“一村一幼”招收18.6万幼儿。城镇新增就业106.9万人。城乡居民保险制度更加健全。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基本实现,包虫病综合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养老床位5.3万张。建成保障性住房34.7万套,开工改造危旧房棚户区25.3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4万户。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场所2050个,我省健儿在第13届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成功承办亚太广播联盟大会和“金砖”国家电影节。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错时延时开放受到广泛好评。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依法妥善化解信访积案难案632件。深化“平安四川”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渐形成,刑事案件数下降21.2%。加强防汛减灾,集中排查地质灾害隐患,成功避险56起。落实最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管,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6.6%、19.7%。

第十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完成。汉藏彝羌等各民族和睦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兵员质量明显提升,涉军群体权益保护得到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加快发展。外事侨务、地矿地质、机关事务、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和谐友爱氛围日益浓厚。

2017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任期奋斗目标胜利实现。过去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多重矛盾交织、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的领导和带领下,全省人民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两个跨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五年来,我们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全国第6位,年均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万亿元,年均增长12.2%。三次产业比重由13.6:47.1:39.3转变为11.6:38.7:49.7,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682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4919公里,高速铁路出川大通道加快建设;开工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44处,水利设施投资位居全国前列;光纤网络覆盖全省所有乡镇,率先建成“全光网省”。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加速转型升级,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预计达到2550亿元、年均增长12.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6.2个百分点。申请专利量59.4万件、年均增长20.4%,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6户,歼-20、“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8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6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提高7.1、2.2个百分点。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超过2万家。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多点多极支撑和“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竞相发展态势总体形成。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达2.3万亿元,川南经济区经济总量超过6000亿元,川东北、攀西、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加快发展。天府新区经济总量突破2200亿元。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的市(州)增加7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增加32个。新增百万人口大城市4个,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50.7%、34.2%,吸纳农业转移人口301万。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1万个,惠及2200多万农村人口。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把美丽四川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38%、提高2.8个百分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水电装机容量达7564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90.3%,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全省PM10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19.9%,优良天数率较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下降至2.3%。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潜力不断释放。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31家,驻蓉领事机构16家,国际友城和国际友好合作关系269对,进出川大通道达30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4条,四川与全球的联系日益紧密,“朋友圈”越来越大。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增A股上市公司29家,社会融资规模达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7.3万亿元。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实施,国企资产总额实现翻番。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改革试点成效明显。率先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贫困地区省内流转、深度贫困地区跨省流转,探索了脱贫攻坚资金筹措新路子。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共享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6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03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少到171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2.7%。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入学(园)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5倍、1.6倍,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新增医疗床位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3万人,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45.2%、41.4%。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建成,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建成公路路侧护栏3.1万公里,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同时,面对芦山强烈地震、康定地震、茂县特大山体滑坡、九寨沟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在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担当主体责任,迅速有序科学高效组织抢险救灾,科学谋划推进灾后重建,芦山地震、康定地震三年重建任务全面完成,茂县山体滑坡灾后重建有序开展,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全面启动。曾经的灾区正在谱写同步全面小康的动人篇章。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作为努力方向,持之以恒转变政府职能和改进工作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新成效。自觉接受省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严格依法行政,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1件,制定省政府规章65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95件、政协委员提案5010件。实现全省机构限额没有突破、行政编制总额没有增加,收回事业编制2万多个。制定全省统一的权责清单,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省设行政许可仅保留5项,省设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提前两年实现“零收费”,省设职业资格全部取消或停止。推动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市场主体294万户,其中企业80万户。“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行。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三公”经费减少一半。加强监察、审计工作,严惩各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要进展。

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的同志们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谢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尤其是藏区彝区发展滞后,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污染防治任务艰巨;一些领域风险不容忽视;政府工作效率还需提高、作风还需改进。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十分关键的时期。按照党的十九大战略安排,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我们既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省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仍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支持四川建设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这一系列历史性机遇交汇叠加,将释放出推动我省发展的强劲动能。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四项重点工程”战略谋划,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现突破,进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行列,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增速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按照国家标准实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落实,森林草原覆盖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大幅增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基本形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现代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法治良序整体形成,干部队伍素质总体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不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蓝图都是实干实现的。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进一步凝聚和激发全省各族人民力量,汇集海内外智慧和人才,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件接着一件办,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愿景就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下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