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昊男
2017年10月14日12: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何中虎在工作中。 |
“你们中国小麦的品质怎么样?”这是25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中虎在墨西哥和美国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时常被问到的问题。他说:“中国消费面条的历史有几千年,但对小麦品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国内对中国小麦品质家底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国际发言权。”
小小面团牵扯的是“国际话语权”,回国后,何中虎决定从面条入手,制定我们自己的小麦品质标准。色泽、表面状况、硬度、粘弹性、光滑性、食味……在何中虎领衔的实验室里,有这样一份“面条感官评价表”。
在何中虎的带领下,经过对成千上万样品的品尝、分析、对照、检验,实验团队最终确定了包括蛋白质、淀粉在内的三项指标。“什么样的面做出的面条最好吃”,有了标准答案。
以面条为切入点,何中虎一鼓作气确定了馒头、饺子等主要食品的品质选择指标,逐步形成了一套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目前,该评价体系已被20多家育种单位和面粉公司采用。
“小麦是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百姓吃上更营养、更健康的面条和馒头。”何中虎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