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唯奉法者强 唯明法者进——《法治中国》政论专题片引起热议

2017年08月23日07: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连日来,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积极收看、讨论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21日、22日播出的《公正司法》(上、下)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新成就和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引发社会强烈共鸣。

“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人民法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法治中国是每一名司法工作者成就事业的伟大目标。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前夕,《法治中国》再一次激发起全体法院人在党的领导下献身人民司法的磅礴之情。”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马新岚说,福建法院全体干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用一份份公正判决体现法治中国的力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以往的司法体制改革,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彭新林表示,改革对于切实发挥审判在刑事诉讼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司法公正,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解决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刑事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前民警办案,往往凭借的是经验,不太注意证据的规范收集,结果就是影响了起诉和审判,有时还让辛辛苦苦抓到的坏人逃脱法律的制裁,民警也感到很憋屈。”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区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陈燕燕说,如今伴随着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切实促进了公检法逐步统一和证据标准规范,倒逼民警从“凭经验办案”向“按规矩办案”转变,确保证据固定收集到位、办案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在《公正司法》(上、下)中,司法责任制改革被多次提及。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这项改革与法官、检察官密切相关。河南省开封市人民检察院的仝帅,经历了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全过程,他说:“司法责任制改革让我多了一分坚定,要为自己承办的案件终身负责,这是压力,更是动力,它让我更加谨慎地采信每一份证据,更加执着于不断提高自身办案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围绕中心、主动作为,护航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浙江开化,法院开出全省第一辆生态巡回审判车,通过审理一起环境资源案件,教育一片群众,司法护绿取得明显成效。“开化位于钱塘江源头,保护生态是我们的政治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开化也强化了‘依法治水’的理念和措施,努力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创新治水护水司法链条,用一江清水迎来客,把一江清水送杭州。”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说。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龙宗智多次参与政法部门组织的司法体制改革调研。在收看了《法治中国》后,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司法改革贯彻“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原则,积极推动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着力破除司法行政化的痼疾,切实加强司法职业保障,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这些举措使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司法机关打交道最多的律师,对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效也最有感受。“司法体制改革让司法环境更加风清气正,比如,法官裁判终身负责制,让审判者拥有充分话语权,避免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禁止各级领导过问个案,有效杜绝了关系案、人情案。”北京慎衡律师事务所主任江枫说,现在,律师可以将工作重心完完全全放在对案件的定性、证据的搜集以及程序的把握上来。

(记者廖文根、彭波、张洋、徐隽、张璁、魏哲哲、倪弋)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23日 04 版)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