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
分享

(改革)

安徽:传承创新基因  闯出改革新路

记者  朱思雄  韩俊杰  孙  振  徐  靖

2017年08月21日07: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五河县秋实草业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全面开镰收割10万亩紫花苜蓿。
  李向前摄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茶农在采摘六安瓜片鲜叶。
  陈 力摄

庐江县台创园以20亩稻田为“画布”,以绿色、黄色、紫色三种彩色稻为“颜料”,在田野中绘出了“孺子牛”和“创新创业”图景。
  周跃东摄

 

作为“大包干”发源地,安徽素有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对安徽全面深化改革把脉导航,鼓励安徽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安徽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全面深化改革呈现蹄疾步稳、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安徽扎实落地、不打折扣。2014—2016年,省委深改组共确定581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制度成果532个。2017年确定的115项改革任务正有力有序往前推进。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安徽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创改”、农村综合改革、“3+2”清单制度、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一批重要改革率先取得突破;综合医改、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生态补偿机制、河长制、林长制填补了制度空白;纪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十届省委实现巡视全覆盖、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而形成各领域改革协同发力、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安徽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扛起改革攻坚的政治责任,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发挥了关键作用。建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平台,对方案制定、任务推进、督察落实等全程跟踪督办,全程在线留痕;对年度改革任务推进落实情况挂图上墙、分色标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

此外,安徽建立改革任务落实“三察三单”制度,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双查双督”行动,开展年度重点改革督察,推动中央及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同时还不断完善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16个省辖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从而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有着天然创新基因的安徽,正阔步前行在“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伟大征程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造“安徽样板”。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农村改革敢为人先

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殷切希望安徽“农村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安徽认真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截至2016年底,全省完成确权登记颁证村(居)15547个,确权面积8057.1万亩,颁证农户1215.9万户,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国家下达的改革任务。确权登记颁证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为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重点围绕核定折股量化集体资产、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定集体资产股权设置,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推进改革。到2016年底,全省共有429个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共量化集体资产26.87亿元,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97.92万人。改革试点明晰了集体资产归属,调动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去年开展试点的80个村,当年实现收益4710.3万元,村均58.9万元。

扎实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在旌德、金寨等11个县区选择13个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目前试点任务基本完成。13个试点村通过改革,入股农户收益分红348.2万元,其中保底收益户均1427.9元,分红收益户均699.9元。

城乡居民和医生一对一签约

综合医改探出新路

从200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到2012年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再到2015年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建设,安徽拿出特有的钻劲、闯劲与韧劲,蹚出了一条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安徽实际的医改之路。

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乡镇、村医疗机构组建纵向合作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倒逼医共体提高诊疗服务水平,把病人留在县域内就诊。今年,县域医共体试点扩大到66个县区,占全省农业县区的90%,覆盖参合人口4914万人,占全省参合人口的96%。

实行药品联合带量采购。全省组建“16+1”药品带量采购联合体,通过量价挂钩、以量换价,挤出药价虚高水分。5441个品规中,安徽医保支付参考价有3202个为全国最低,占58.8%。

创新开展健康脱贫兜底“351”及慢性病门诊费用补充保障“180”民生工程。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0.3万元、0.5万元和1万元,剩余合规医药费用实行政府兜底保障;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351”政府兜底后,剩余合规医药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今年上半年,全省贫困人口住院44.91万人次,共发生医药费用22.83亿元。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乡居民和医生一对一签约,享受定期体检、上门访视等贴近服务,2016年全省签约人数超过1200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0%。

“湖泊实行河长制”写入地方性法规

重塑河湖生态新格局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河流湖泊众多,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01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128个,其中巢湖为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为加强河湖保护管理,安徽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省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率先将“湖泊实行河长制”写入地方性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生态强省,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

合肥市2013年开始探索实行河长制,编制河湖分级目录,在河湖岸边显要位置树立河长制公示牌,强化“一河一策”,完善考核体系,实施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明晰了河湖管理责任,推动了部门协调联动,让河流湖泊重新焕发活力。目前合肥市已设置市县两级总河长24名、副总河长40名,河长163名,覆盖河渠134条、湖泊(含水库)55座。通过实行河长制,合肥市重污染河流水质均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浓度不同程度下降,2016年巢湖平均水质由2011年的Ⅴ类好转为Ⅳ类,河湖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黄山市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中,较早推行河长制管理,并进一步推开到全市全部河流和湖库。目前已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537名,形成了政府主导、水利协调、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治水格局,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连续多年保持为优,河道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安徽省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及实施意见,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级总河长,建立河长会议制度。加快构建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体系,各级河长坚持守河有责、守河尽责,协调推进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21日 10 版)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