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慧敏 江 南 方 敏
2017年08月18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浙江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村民在村里的公园内观看越剧表演,这是该村“文化纳凉”晚会的节目之一。 |
2014年以来,连续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图为乌镇大剧院。 |
|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文化建设要有魂,这个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弘扬浙江精神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感召力。
两浙群贤荟萃,钱塘自古繁华。繁华的是经济,更是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那股无形力量。
发挥人文优势,蓄积发展动能。浙江改革发展,有了这个特殊的“助推器”“导航灯”“黏合剂”,更富文化气息、人文温度。
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浙江一任接着一任干,正加速从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到文化浙江的“接力跑”,文化建设成果之花次第开放。
以文化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月的杭州,高温40摄氏度,杭州“的哥”张小辉停掉生意,和妻子李侠瑾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义务献血点。
7月21日上午,杭州古墩路一家商铺发生爆燃,2人遇难,6家医院收治了45名伤员,血库压力骤然加大。许多像张小辉、李侠瑾这样的普通市民,得知信息后冒着高温赶到献血点。位于市中心武林广场的献血车,几乎全天被排队市民“包围”。直到当天晚上9点多,仍有人等候献血。
像这样充盈着正能量的最美画面,在浙江大地俯拾皆是。
浙江文明网上有一个“发现最美浙江人”资源库,一个个“浙江好人”的图文故事打动人心。2012年,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展“发现最美浙江人、争做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5年来,已有1341例先进典型入选浙江好人榜、335例入选中国好人榜。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到衢州三位“最美教师”、“最美医生”姚玉峰,这些平民英雄、身边好人组成的“最美群像”,引领群众见贤思齐,引领社会文明新风。
文化建设要有魂,这个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江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重中之重。通过“虚功实做”,实实在在落地,达到“入脑入心”。
暑假,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吴小琪、何婷在德清县新安镇舍北村住了下来,作为“春泥计划”志愿者,和村里孩子们度过一段难忘时光。2008年开始,浙江实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春泥计划”,用各类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春泥护花”。
“浙江各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形成一系列有浓浓地方特色的品牌。”浙江省委原书记夏宝龙说:“像义乌‘信义文化’、德清‘德文化’、长兴‘和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深植于历史文化底蕴的厚土中。”
打磨精品,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
今年初夏,戛纳电视节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影视内容交易会,首次把专场活动放到了亚洲,在杭州举行首届戛纳电视节中国论坛。
论坛负责人说,是浙江近年来影视内容的蓬勃发展,让更多外国人关注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助力中国内容拥抱世界”,成了论坛上中外影视机构最热门的话题。
目前,仅杭州一地就有注册影视企业356家,其中8家已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三。“中国国际动漫节”也把杭州定为永久举办地。
从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的《捉妖记》,到埋头创作8年的电影《大圣归来》,浙江每年出产近70部电影,约占全国1/13;每年出产2500集左右电视剧,约占全国1/4;每年制作出品50多部、25000分钟的动画片,约占全国1/5。文化产业既大且强。
精品力作迭出,不独影视如此,其他门类亦如是。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工程、《浙江文丛》,钩沉优秀传统文化;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在60多个国家上市,被全球700家图书馆收藏。
“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41位艺术家历时两年多,创作30幅鸿幅巨制,追溯浙江百年沧桑巨变;“时代领跑者”系列,描绘了60位共和国劳模群像,致敬劳动最光荣;兰亭书法双年展、“公望富春”名画回故乡特展等优秀艺术展,展现浙江文化自信。
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都已成为主营业务超100亿元的文化集团,横店、华策、中南卡通、电魂科技等民营文化公司,也成为各自领域龙头企业。
多年积累发展,浙江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第四位。作为浙江省打造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根据《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的总产出将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6万亿元。
文化惠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夏夜闷热,在温州老城区的县前“城市书房”,市民张衡用市民卡刷开门,进入一片清凉静谧的小天地。60个座位,照例又是座无虚席。有时,张衡带着她12岁的女儿陈诗倩来这里学习看书,一待就是一天。
24小时全开放、不打烊,无人值守、无须付费,所有人都可以免费借阅书籍。像这样的“城市书房”,对温州人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从2015年开始,“城市书房”已连续3年成为温州“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现在全城已有27家“城市书房”,其中18家是由社区、企事业单位“众筹”共建的。
这样的风雅美事,很快就将惠及更多群众。浙江计划于2018年底前,在全省建成100家“城市书房”。
城市有“书房”,乡村有“客厅”。被称作“村庄客厅”“乡愁基地”“精神家园”的文化礼堂,几年间遍布浙江乡村。
“早有广场舞,晚有乒乓赛,每逢节假日还要办民俗礼仪活动、评选最美人物,过年还演个‘村晚’。”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村民杨叙仙每天都和姐妹们相约,在村里文化礼堂门口的小广场上跳排舞,“要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肯定是文化礼堂”。
从2013年启动建设,到今年5月,浙江累计建成6915个农村文化礼堂。到2020年,浙江所有中心村都将有自己的文化礼堂,惠及全省80%以上农村人口。
礼堂是场所,文化是内涵。包括2100多项文化服务内容的“文化大餐”,可供随时下单,群众按需点单。不仅有“送文化”,更要“种文化”,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农民不仅仅是坐在台下看,他们登台就是主角。全省“村歌”创作演唱大赛、排舞大赛等文艺活动上,一支支扎根农村、社区的文艺队伍,唱响“希望的田野”。“中国村歌之乡”江山市创作村歌近200首,获得全国村歌大赛金奖,还唱进了人民大会堂。
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浙江提出,继续推进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薄弱地区文化建设,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让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效能化。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8日 12 版)
相关专题 |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