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2】

2017年08月06日09:00    来源:新华网

改革篇·改革争先 击水中流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爱拼会赢、敢为人先,福建的改革求索从来不甘人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擘画了福建发展的新蓝图:“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这当中,“机制活”可谓根本保障。机制一活,发展大势气象万千,发展大潮汹涌澎湃。

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总书记对福建改革发展寄望甚殷,关怀备至。

其实,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始终重视改革,大力推动改革。其探索与实践,留下清晰而深刻的足迹:

他冲破思想和体制的重重阻力,推动福州国有企业改革;他六年七下晋江,在多次调研后总结“晋江经验”,提出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他倡导建立外经“一栋楼”,推进简政放权,给企业家回信,呼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他亲手抓起、亲自主导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餐桌污染治理为抓手,着力打破部门藩篱,统筹推进,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望当年的探索历程,我们仍为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所震撼,并从中得到宝贵的教益。

——经济体制改革

迎难而上,敢为天下先

(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福州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私企等各种类型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因自身体制机制弊端,步履维艰。而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则存在姓“社”或姓“资”的不少争议。如何打破观念枷锁、突破重重障碍,让国有企业真正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通过扎实调研,力排众议,推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成为福州首个“试水”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吹响了福州乃至全省国企改革的“冲锋号”。

“推动国企改革,习近平站得高、看得远。他在调研国有企业时多次说过,摆脱企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在于改革。”在时任福州市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方庆云看来,当年国有企业能否实行股份制的争论与探索,带来了新旧观念的激烈撞击,而改革攻坚,无疑成为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兼任福建省国资委主任,以更大力度推进全省国企改革。

(六年七下晋江)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分别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发表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的署名文章,总结“晋江经验”,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晋江经验”及其启示,至今读来仍发人深思、启迪心智。

总结“晋江经验”15年来,晋江人民按照习近平提出的“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之路。至2016年,晋江连续23年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位、第1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行列。

——政府职能转变

放胆、放权、放手、放活

(外经“一栋楼办公”)上世纪90年代初,针对外商投资的审批慢、审批难,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倡导下,福州实行投资项目审批“一栋楼办公”,各部门办事窗口集中于一栋楼,全部手续不用出楼即可办成,投资项目审批做到“马上就办”。从“一栋楼办公”推开,福州出台了一系列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的举措,还形成了现场办公解决企业问题的机制。

真抓实干,雷厉风行。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当时福州的政府机关作风焕然一新。20多年过去了,“一栋楼”早已转化为如今的行政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但当时“一中午拟定一份文”“两天办好办厂手续”的故事仍在流传。

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亲自担任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在全国率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2001年,福建在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令的形式颁布政务公开实施办法,在全省推行县级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时至今日,加快转变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福建仍在先行先试,持续提速。

(给企业家回信)福建企业家素有“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1984年,福建55位企业厂长经理联名向当时的省委书记、省长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2014年,恰逢“松绑放权”30周年,习近平在北京给福建企业家回信,肯定1984年的呼吁信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段佳话。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与企业家座谈,倾听企业家的心声,急企业家之所急、忧企业家之所忧,关心企业家成长,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提出干部要与企业家建立“君子之交”的关系,成为事业上的“诤友”。

——改革惠及民生

增进福祉,让百姓真正受益

(林改“三定”迸活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伟大革命”。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赴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龙岩市武平县进行专题调研。在听取汇报和实地调研后,习近平强调指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并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历经15年的积极探索、大胆突破和持续改革,这场由习近平同志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福建保护生态、农民增收带来巨大活力。

2012年3月7日,已到中央任职的习近平,在看望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福建代表团代表时,对武平林改予以充分肯定。他说:“我在福建工作时就着手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多年来,在全省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这项改革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新世纪之初,福建人民的餐桌和全国人民一样面临着新困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改善,食品供给虽无数量之忧,但存安全之虞。一些水源和耕地受到污染;一些农副产品中有害残留物超标严重;畜禽养殖和食品加工过程中一些企业使用过多抗生素或违禁使用添加剂、激素等,食品中有害残留物增加;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设备落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食品后续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在全国率先提出并亲力亲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全程监管体系,守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2017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人民关心的事情就是我们关心的事情,人民群众不放心的事情、不满意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过失所在!”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谈及这项工作时的一席话,至今听来,仍掷地有声。

“餐桌污染问题若得不到解决,我们就无法向全省人民交代,就意味着失职。” 习近平说。

将人民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是习近平秉持的原则。

在福州期间,习近平还推动出台《城区内河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用制度创新还市民清新内河;主导福州温泉资源保护,将温泉的有序开发纳入法制轨道;针对福州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条保块管、强化依法治市的措施……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举措,让福州的城市建设翻开了崭新篇章,让市民真正感受到了身在福州之“福”。

改革争先,犹如中流击水,不进则退。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在思想、胆识、情怀等诸多方面给福建干部群众留下深刻印象,并转化成为不懈推进改革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动力。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水区,需要啃下硬骨头。福建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勇于先行先试,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倒逼改革,一往无前,才能早日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新福建”蓝图化为现实。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李叶、赵晶)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