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持续造林半个多世纪 营造世界最大人工林

塞罕坝:美丽高岭重现生机【3】

记者 武卫政 刘 毅 史自强

2017年08月04日16: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塞罕坝:美丽高岭重现生机

林场转变发展模式,护林营林再写华章

木材生产在减少、发展方式越来越绿,森林面积在增加、森林质量越来越好。林木按一米的株距排列,可以给地球系上12条漂亮的“绿丝巾”

盛世兴林,泽被后世。

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森林的地位和作用有多重要,塞罕坝人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就有多重,使命就有多光荣。塞罕坝林场拥抱新的历史机遇,担起新的历史使命,成为转变林业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涵养功能区的排头兵。

毋庸讳言,当初兴建林场时,木材生产是一个重要任务,人们只有朴素的、初步的生态意识,种树的重要目的,是伐木取材,提供木材产品。现在,务林人有了更为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种树的主要目的,是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从朴素的生态意识到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化。

“这片森林就是我们的眼珠子,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来之不易,把这片森林管护好、经营好,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是摆在新时期塞罕坝人面前的最大考题。”刘海莹表示,“近几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改革和发展,实现了造林保护与生态利用的有机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幅提升。”

如今,木材生产在持续减少,发展方式越来越绿。

木材生产曾经是塞罕坝林场的支柱产业,一度占总收入的90%以上。近年来,林场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木材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最近这5年已降至50%以下。对木材收入的依赖减少,为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的调查和预测,‘十三五’期间塞罕坝林场林木蓄积年生长量约为54万立方米。因此,只要年均消耗蓄积维持在20万立方米左右,完全可以保证森林资源总量的持续健康增长。”塞罕坝林场林业科科长李永东介绍,河北省下达塞罕坝林场的“十三五”采伐限额为每年20.4万立方米,但林场实际的林木蓄积消耗量,控制在13万立方米左右。

塞罕坝林场的采伐限额只用了六成,而且主要用于“森林抚育”: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把林子里长势较差的林木伐掉,将林木密度过大的地方降下来一些,使留下的林木能够更好地生长,提升森林质量。

如今,森林面积在不断增加,森林质量越来越好。

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如果林木按一米的株距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12圈,给这个蓝色星球系上12条漂亮的“绿丝巾”。

林木蓄积量是反映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塞罕坝林场的林木总蓄积量,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增长了30倍。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8倍。

阴河林场里,一座巨岩拔地而起,巍然屹立,这儿名叫亮兵台,又称康熙点将台。传说康熙皇帝在乌兰布统之战胜利后,曾登临此台检阅凯旋的清军将士。登上海拔1874米的亮兵台,眺望四方,林海浩瀚,壮阔雄浑。阴河林场场长赵立群介绍:“亮兵台四周都是40多年前栽植的人工落叶松林,现在已经从幼苗长到十八九米高。这一带的7万多亩林海,还只是塞罕坝百万亩林海的一小部分。”

“点将声声随云去,林海滔滔百万兵。”时光荏苒,斗转星移,300多年前接受康熙检阅的威武将士,如今换为高大挺拔、整齐列阵的一棵棵青松,它们忠诚地守护着脚下这片生态脆弱的土地,保卫着四周的大片农田和众多城市。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