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江苏省灌云县:以案释法防“蚁贪”

徐文团

2017年08月02日09: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说起来,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抠的也都是点蝇头小利,让人觉得无奈又可笑。可这些行为损害的是群众利益,破坏的是党纪国法,掏挖的是执政之基,想起来又真是可恨可气!”提起涉农腐败行为,江苏省灌云县一位干部这样感叹。

  受农村基层工作环境的制约,治理涉农腐败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与精力,却又常常觉得无从下手、有力使不上。“涉农腐败形式上多是‘小官蚁贪’,但却肥私害民,破坏法治,败坏风气。”灌云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李永涛说,“因此,灌云纪检监察和检察系统决定将治理涉农腐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整治,力求标本兼治,在维护农民利益和党纪国法的同时,也还农村基层一个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农村基层工作面对的都是熟人圈子,工作中往往重情理、轻法纪,浸染成习之下造成的涉农腐败多是“微腐败”,好多人似乎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针对这一特点,灌云“以案释法”,重点查处一些典型的涉农“微腐败”案例,如虚报困难户、为党员滥发误工补助等作为警示,猛敲警钟,震慑之下促使有腐败之欲者回头。

  “村干部要干农活,还要参加支部会议、忙村委工作,真是辛苦。我想,开会时给大伙儿发点补助也不是坏事,应该没啥大问题。”因为滥发误工补助而被查处的一位原村支部书记说道,“没想到这是公权乱用、违反规定的行为,还是自己学习不够,法纪意识淡薄啊,想想真是不对,真是后悔!”

  在“以案释法”的警醒下,县内各村“两委”干部开始主动反思自身工作中的问题,自警自查、自纠自律,镇村一级的公权乱用现象明显减少,农村基层工作中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氛围逐渐形成。

  涉农腐败中常见的做法就是“巧立名目”“无中生有”,利用制度的漏洞套取国家各项支农、惠农资金。为此,灌云县对这些领域及时发现问题,快查快办,随时随地堵住制度的漏洞。

  灌云县合管办原主任李某因缺乏监督而串通多家医院非法套取国家新农合资金,侵吞农民“救命钱”的案件被查处之后,灌云县及时采取措施堵住制度漏洞。“合管办将与医保处合并,且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进行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将更为完善,监管将更为严格,群众的利益将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灌云县卫计委主任王安线说。

  “以案释法”不仅起震慑作用,还可以发现制度漏洞,找出补救措施。在查处某村虚报困难户、某校侵吞学生助学金等案件之后,灌云县立即加强了对村“两委”及各校财务制度的审查与监管,改进相关工作流程,确保不再出问题,把制度的“墙洞”补得更牢固。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02日 19 版)

(责编:曹淼、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