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伟力源于同心合力【2】

柯大文

2017年07月26日16:45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伟力源于同心合力

(三)多少年来,像“十送红军”那样的感人场面不断映入我们的眼帘。军民鱼水深情在流金岁月中不断绵延和升华

新中国成立后,在革命建设时期,军民鱼水情在新的历史年轮中,不断汇入新的历史篇章。

1976年,唐山大地震。10多万解放军指战员,星夜兼程,火速奔赴唐山。当解放军战士把在废墟中存活了13天的卢桂兰抬出来时,现场沸腾了。卢桂兰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解放军万岁……”“解放军万岁”,这可能是当时众多陷入绝望又从子弟兵手中获得重生的人们最直接、最质朴的心声了。

这样的心声,在过去几十年里,反复映入我们的眼帘,也一次次让人内心充斥着朴实无华的感动。从1998年抗击洪水灾害到2008年担负汶川地震救灾任务,在一次次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人民子弟兵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生动诠释着“你是我的父母,我是你的兵”“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多少回,当人民子弟兵胜利完成任务,就要离开的时候,人们再次看到像“十送红军”那样的感人场面。这样的场面,见证着军民鱼水深情在当代绵延与升华。

除了在重大灾难面前挺身而出,人民子弟兵还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完成战备训练、站岗执勤等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从茫茫戈壁到远海礁盘,从重点工程到扶贫攻坚,人们总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子弟兵先后参与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120多项,参加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540多项;参加支援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各级各地主动适应部队实战化训练要求,在训练场地征用、群众疏散转移等工作上下大力气,组织装备抢修、医疗救护等专业分队伴随保障;积极完善和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法规,本着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的原则,积极协调解决现役、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面临的现实问题。

(四)从“小推车”到“智力拥军”“技术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光荣传统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演绎新的故事

在皖北小李家庄,村民李华松10年如一日精心维护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的一处旧址,并义务向群众宣讲当年的故事。这项工作在李家已传承了三代人,时间持续60多年。

淮北地区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曾有160多万民众和13万多辆小推车参战支前。而今,数十家国家级高新企业、科研院所主动与驻地部队“联姻”。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军民通用装备有了“军用户口”,应战应急能够迅即“随军支前”。

从淮海战役中的“小推车”到今天高科技人才的“随军支前”,时代发展进步了,拥军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改变,但老百姓对人民军队的感情没有变。全国多地利用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智力拥军”“技术拥军”,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强军兴军。今天,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正在中国大地全力推进,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军民鱼水情深的光荣传统也正在神州大地演绎出新的故事。

……

“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历史和现实都昭示我们: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政治基础,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进一步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关系,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起强大力量。

军史顾问: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彭玉龙 李 赟

上一页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