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红土展宏图 老区换新颜——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五周年纪实

2017年07月03日13:41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红土展宏图 老区换新颜

盛夏的赣南大地,草木葱茏,生机勃勃,处处奔涌着振兴发展的气息。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开启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振兴发展的宏伟实践。

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下,老区人民围绕实现苏区振兴目标,凝心聚力追赶跨越,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造血”功能不断完善,深化改革充满活力,红色基因接力传承,绿水青山更加美丽,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

近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再次走进赣南老区,探寻发生在这片红土地上的振兴实践。

沐浴春风 振兴潮涌

“十一五”末,赣州市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到四成。到2016年,大部分人均指标接近五到六成,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全国的47.5%、44.9%、59.5%

白墙黛瓦,绿荫环绕,鸟叫蝉鸣。6月15日,上犹县水岩乡村民许光奎望着自家的“小洋楼”,感慨万千。尽管过上新生活已有几个年头,但对于过了10多年“水上漂”生活的他来说,仍然忘不了往日的艰辛——在水上生活,买菜做饭、看病买药、送娃读书都要划船,既不方便,又很危险。“多亏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搬迁上岸,给了我一个安稳的家。”如今的许光奎,不仅住着楼房,还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收入十多万元,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赣南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由于经济投入不足、资源禀赋较差,赣南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至今还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数据显示,“十一五”末,赣州还有11个连片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以及215.46万贫困人口,更有69.5万户、近300万人居住在危矮破旧的土坯房中。

推动赣南老区振兴发展,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理想,寄托着苏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热切渴望,更牵动着党中央的殷切关怀。

5年来,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牵头37个部委对口支援赣南,架起了中央和老区的“连心桥”,开启了部委与赣南的“直通车”,帮助赣南构筑了区域性“政策洼地”,截至目前,国家层面支持赣南苏区的政策文件达144个。

沐浴政策的春风,赣南地区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末,赣州市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到四成。

到2016年,大部分人均指标接近五到六成。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全国的47.5%、44.9%、59.5%。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13%,比2011年提高7.79个百分点。5年来,全市151.74万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6.7%下降到5.7%。

民生持续改善 百姓生活质变

5年来,赣州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市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2万户,解决了近3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6月19日,望着村后丘陵上绿意正浓的油茶地,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罗坑村村民邱森说:“瞧,这就是我们罗坑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基地,20亩搞观光旅游,500亩种植油茶,把村里贫困户都纳了进来。”邱森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交通不便,年轻人都往外跑,这几年,老百姓家门口的路通了,脱贫致富的路子也宽了。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赣州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5年来,全市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2万户;解决了近3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累计完成农村低电压治理53.99万户,全面解决近300万山区群众不通电或长期“低电压”问题。“我们将国家扶持资源用在刀刃上,财政支出的六成、新增财力的近八成用于改善民生,五年共投入民生类财政资金1700亿元,民生类支出年均增长26.6%,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赣南苏区振兴办主任薛强介绍说。

建房修路,为广大农村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而系列产业发展机制的实施,则大大激发了百姓的主观能动性。

6月19日,在兴国县高兴镇电子厂,小儿麻痹症患者李观兰高兴地告诉记者:“没想到会有工厂愿意接纳我做工,现在每月有1200元收入。”兴国县采取主导和特色相结合、长线与短线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方式,使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村民家门口,成为兴国县扶贫的主战场,实现“产业覆盖全县60%以上的贫困户,贫困户60%以上的收入来自产业”的目标。

在赣南大地,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力量务工增收,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主要得益于赣州突出产业扶贫这个关键,通过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五个一机制”,实施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入产业链,带动了51.4%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创新实施金融扶贫等扶贫工程,是赣州积极探索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新路的又一生动实践。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行长刘承亚告诉记者,为了创新丰富精准扶贫“供给箱”,他们先后开发了再就业惠民贷、惠科贷、惠农油茶贷、惠农毛竹贷等7个金融扶贫专项信贷产品,累计投放金融扶贫贷款近24亿元,直接投放或带动贫困户超过1.2万户。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