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 瑜
2017年06月26日07: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漫画:中国发展低碳经济。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6年9月27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助力世界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完善全球治理等诸多全球性议题中始终扮演积极角色,展现中国担当,贡献中国智慧。
对此,国际舆论不吝溢美之词,盛赞中国尽显负责任的大国风范。英国《卫报》援引专家评论指出,在全球贸易和气候治理等多个领域,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已成为世界的“稳定器”。
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动力
近年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始终是国际舆论眼中的“优等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7年年初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将是推动2017年世界经济加速复苏的关键因素。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直言,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程度不一的情况下,中国在2016年仍维持了经济高增速。在各大国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排名首位,是美国贡献比率的将近3倍,是日本的约20倍。
“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将黯淡无光。”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蒂芬·罗奇在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上甚至撰文称,如果没有中国,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
全球知名智库、波恩德国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托马斯·菲斯也持相似的观点:“我要积极评价中国的全球政策——这不仅因为中国对于稳定全球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中国还向发展中国家伸出了援手。”
事实上,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担当不止于此。近年来,中国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为更为国际舆论所认可。如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所称:“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开放的领头羊。”
尤其是在“逆全球化”升温、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的每一次表态和每一次行动都受到全球瞩目。今年1月,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对此,美国《纽约时报》直言,过去一年发生的事件,让一些西方国家内部对全球化、自由贸易和不平等进行的民粹主义批判成为焦点。而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受益匪浅,并且可能已经成为该体系最坚定的拥护者。在中国蜕变为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的道路上,习近平主席的出席是合乎逻辑的一步。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习近平在年会开幕式上掷地有声的演讲,被国际舆论普遍视为是给世界吃下一颗“定心丸”。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习近平强调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人类进步、改善数百万民众生活的强大动力,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辩护”。“习近平的演讲令人振奋。在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开始质疑经济全球化之时,中国站出来担起世界领导者角色。”
美国彭博社也认为,在一些国家忙于“内斗”之时,中国正展现真正的全球大国、强国的应有风范,勇敢站出来,挑起领导者的重担。
就应对气候变化发出强音
这5年来,面对气候变化这一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中国的责任感与行动力同样赢得世界点赞。
“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有诚意、有决心为巴黎大会成功作出自己的贡献。”2015年11月,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上发表演讲,阐述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在国际舆论看来,这是中国就环境倡议发出的新强音。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指出,随着角色变化,面对新一轮气候变化多边谈判,中国的政治意愿不再欠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多次走上前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环境保护作出承诺。
德国《世界报》网站则关注到,在此之前,习近平已就气候治理提出多项建议。例如,承诺中国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的峰值,计划到2030年之前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计划自2017年起在全国建立一个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此,该报引述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的称赞:“北京令国家气候政策与国际约定挂钩的新意愿,可能是近期国际气候政策方面最重要的进展。”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当中的积极作为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2014年中美双方达成《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5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同年10月,中国宣布建立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2016年4月,中国等175个国家签署《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国成为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领导者,这已是不少外媒的共同看法。
今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全球一片哗然。而中国将继续奉行《巴黎协定》的坚定承诺,再次点亮世界希望的目光。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文称,据国际组织预测,201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会下降1%,将连续第四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零增长或负增长。中国努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与特朗普承诺重振美国煤炭产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刊文称,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危害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在国际层面,中国正在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中国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举动赢得了国际赞许;在国内层面,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实现经济转型,期待未来中国经济减少对于高污染、高能耗、高投资产业的依赖。
该杂志还特别注意到,作为中国绿色创新产业的最新代表——共享单车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这一新兴绿色产业未来有助于促进大城市环境的改善。为此,该杂志赞叹,中国政府不仅没有放弃此前的气候变化承诺,更通过一系列创新、务实举措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给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典范
“中美正在进行有意思的角色对调。”在2016年底APEC利马峰会举行时,新加坡《联合早报》曾援引资深中美关系专家包道格的观点指出,如今,中国比美国更像一个维护全球治理的负责任大国。
习近平曾强调,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国在改善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做出的持续努力,获得国际舆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的第五种“入篮”货币。
在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经济处研究员特罗申看来,近年来中国一直努力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积极加入全球金融治理,比如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等国际机构中份额和话语权,成立金砖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人民币“入篮”也是措施之一,有利于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比利时布鲁塞尔中欧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邓肯·弗里曼也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领军作用。人民币“入篮”既标志着中国经济实力和重要作用得到了国际认可,也说明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在此之前,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投行于去年1月正式开张运营,同样引起国际舆论的热议。彭博社引述澳新银行的观点称,亚投行将带来的好处可能足以匹敌2001年中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好处。
一年之后,亚投行耀眼的成绩单和不断扩大的朋友圈,让这种肯定的声音得到更多应和。
美国《福布斯》杂志在亚投行开业一周年之际刊文称,亚投行在本质上并未表现出对中国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偏袒。亚投行选择与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这有助于消除在有争议的地点进行任何不良交易的怀疑。该文认为,未来亚投行将继续服务实体经济,向世界敞开大门,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良性发展。
受到世界欢迎的中国倡议还有“一带一路”。从2013年下半年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到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成为国际舆论场中当之无愧的热词,也让外媒数次点赞中国在优化全球公共产品供应格局、推动全球格局和秩序发生深刻变革等方面的担当与智慧。
《联合早报》发表文章称,很多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因为他们看到中国并非“另起炉灶”,而是积极配合现存的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必需的和相应的补充,而这正是世界所期待的。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引述印尼穆罕默德大学访问学者帕特里克·迈耶的观点称,“一带一路”计划不仅是一个宏大的经济计划,同时还是全球关系与治理的一个典范。
不难看出,中国弘扬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正在成为一种全球共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