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平山脱贫攻坚:啃“硬骨头” 下“绣花功”

2017年06月19日08:42    来源:河北日报数字报

原标题:平山脱贫攻坚 啃“硬骨头” 下“绣花功”

平山县佛光山-东源水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中赵家沟村一景。(资料片) 贾保卫摄 

西柏坡精神的发源地平山县,瞄准最难啃的“硬骨头”——深山区和老弱病残贫困群众的脱贫,精准扶贫,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识别一户不落,精扶产业一盯到底,精兵强将一干到底,志在打赢这最后、也是最艰难的攻坚战。

这是革命老区平山县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仗——

到2015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60个,20756户,贫困人口48822人。其中,66.73%分布在资源匮乏、条件落后的深山区;38%为老弱病残。他们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能落下的一员。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平山县干部群众以“赶考”的精神,瞄准“硬骨头”攻坚克难,用足“绣花功”精准扶贫,志在打赢这最后、也是最艰难的攻坚战。

精准识别 一户不落

5月31日,天刚刚亮,曹军军就起了床,沿着盘山路急匆匆向村里的大棚走去。“去看看甜瓜熟了没有,熟了就可以摘了上市了。”

身为大米峪村第一书记、平山县政府办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曹军军一年到头睡不上几个囫囵觉。大米峪村毗邻岗南水库,是温塘镇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移民村、贫困村,全村110户410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脱贫任务重。

扶持谁要做到精准识别。在为贫困户建档立卡过程中,大米峪村按照县里的要求,将住房、机动车、劳动力状况等16类条件,作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准星”,让难于衡量的农民收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令人服的可衡量指标。经过仔细甄别,2015年底,大米峪村尚有34户10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其中,低保户、缺劳力、缺土地、缺技术的占一多半。

“平山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网的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实施脱贫销贫和返贫挂号动态管理。”在平山县扶贫办,主任秘书明指着《平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分布图》上的一颗颗代表着贫困村的红星,给记者讲解。

精准识别为的是精准施策。该县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出清单、找准贫根、对症下药:对30086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产业脱贫;对628名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脱贫;对2291名贫困学生实行教育脱贫;对19671名低保和五保人员实行政策兜底脱贫;对2182名大病贫困人口实行医疗救助脱贫。

几经努力,大米峪村请来了北京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还请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多次现场考察、把脉问诊,根据当地土质特点,最终选定发展富硒农业。

去年,村里在整理出的300亩土地上种植了富硒谷子,虽然受“7·19”洪灾影响,亩产只有300多斤,但是每个村民仍然得到了300元分红。原有养鸡场更换了新品种,全部采用富硒饲料养殖,人均增收500元。

“富硒谷、富硒蛋,富硒蔬菜一大片;又打工、又分红,精准脱贫加油干。”这已成为大米峪村流行的一段顺口溜。“有了分红,再加上打工,俺家一年能攒下一万多块钱呢!”大米峪村村民、53岁的焦开川对眼下的日子很满意,今年“五一”,他的儿子也娶上了媳妇儿。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