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4日11: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向东,男,汉族,1984年11月出生,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雨花派出所民警。作为一名少有的RH阴性AB型“熊猫血”人员,他从2003年开始坚持义务献血,12本无偿献血证,22次献血记录,默默记载了他的献血之路,13年来他累计献血量超过6300cc,相当于一名成年人与一名儿童身体内血量总和,帮助了许多病人康复,向社会传递出崇义友善的正能量。除此之外,他还担任昆明市呈贡区红十字会监督评审委员会委员,和红十字会的战友一起全身心投身红会事业,多次参与公益活动。他坚持“凡人善举,大爱无疆”的信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和谐幸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邢纪国,男,汉族,1977年1月出生,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改革报宁夏记者站记者。2009年以来,邢纪国经常深入宁夏南部贫困山区采访,多次倡导和组织“百名专家牵手西部宁夏献爱”“益凡医疗公益万里行”等系列公益活动。资助弱势群体、特困家庭,帮助残疾人学技能、找出路,解决生活难的问题;引导北京市致公党在宁夏设立基地和制定产业扶贫计划,积极带领各族群众脱贫。这些年来,他带动社会力量,累计为宁夏贫困地区捐款捐物达1.28亿元,诊治病人1900余例,跟踪救助孤儿65名。先后荣获宁夏慈善突出贡献奖、宁夏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致公党中央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小琛,女,汉族,1985年3月出生,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教师。三尺讲台,人生舞台。她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与梦想,用温润的爱心、毫无遮掩的真诚、优雅端庄的姿态、乐观积极的情趣、沉稳内敛的淡定与从容去影响、感化和改变每一个孩子。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她一直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志愿活动,是志愿者公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和骨干参与者,策划组织并参与了大小几十余次志愿者公益活动,受到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好评,也赢得了广大志愿者的赞誉。
胡涛,男,彝族,198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火箭军某训练团训练发射营发射连控制排班长。曾被基地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该同志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弟弟相依为命。刚入伍时得知驻地女孩黄娓丹因贫辍学后,每月从津贴中拿出200元资助其上学,后来弟弟因病双目失明,他为此背负5万多元债务,但仍靠捡废弃饮料瓶、旧纸板等变卖零钱,坚持对黄娓丹的资助,直至她考上大学。9年来,他累计捐助近3万元,先后资助4个孩子上学。2012年8月,他所在团专门成立“胡涛爱心基金”,筹措善款11.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1人,帮助13人重返校园、8人考上大学。2015年,反映其事迹的纪录片《爱的传递》在央视《军旅人生》栏目播出,《解放军报》《火箭兵报》也多次报道,在军地产生热烈反响。
王留杰,男,汉族,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原某步兵师通信营副政治教导员。曾被表彰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河南省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河南省拥政爱民模范,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他崇义尚善、胸怀大爱、真情助人。1997年以来二十年如一日资助两名残疾学生,2003年开始长年照顾1名双下肢残疾人,多次向贫困山区林州市石口学校赠送学习用品,建立爱心图书室。2012年协调所在连队与驻地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帮扶关系,长期为50多名残疾孩子提供帮助。成立“王留杰学雷锋小组”,开展活动近千次,捐款10余万元,帮助50余位残疾人及其家庭走出困境。央视《军旅人生》栏目对他助残帮困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上一页 |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