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13:21 来源:厦门网
反诈骗徒弟:大家说他农民脸民工腿教授嘴
市公安局集美分局民警刘祎暾是刑侦大队反诈骗中队的一员,也是陈清洲反诈骗宣讲团的成员,他说陈清洲是个又“土”又“潮”的师傅。
为了让群众不被骗,陈清洲仔细研究各类诈骗案件笔录,上门和受害人交流沟通,白天“查问访”,晚上“读想写”。没多久,一套通俗易懂的防骗“十二不要”就出炉了。看到里面“不要给、不要理”这些大白话,刘祎暾大笑:“师傅,这也太土了吧。”陈清洲却说,土才易懂,土才好记。我们的工作对象在基层,走最笨、最土、最累的路数,往往最有效。可陈清洲到了集美高校,却一下“潮”了起来——知识渊博,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常常赢得满堂喝彩,活脱脱一副大师范。
“不少人都这样评价师傅,他是农民的脸,民工的腿,教授的嘴。”刘祎暾说,师傅在百姓心里安上一把“平安锁”,筑起一道“防火墙”。
老搭档:他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市公安局集美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王光锋曾跟陈清洲在灌口派出所共事四年,两人在工作中是好搭档,配合默契。
王光锋眼里的清洲责任心强,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清洲不是警校科班出身,专业知识先天不足,现在成为大家公认的行家,一路走得特别辛苦。”他说,清洲先后在交警队、派出所、指挥情报中心工作,无论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做到了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王光锋印象十分深刻,清洲还有个“百宝箱”,制作“微缩移动门窗”,向群众演示小偷撬门撬窗过程,开展辖区防盗宣讲;他设计“空管插钢筋”防盗窗,手把手教辖区百姓防盗;他甚至组建了“小背包电影队”,插播安全防范宣传片,使辖区入室盗窃案件大幅下降。
记者:他是个有故事的新闻人物
在厦门日报社记者张洵的眼里,陈清洲是个新闻人物,是个有故事的人,“我们都喜欢他,我每次与他接触,都有新的感受、收获,总能发现新亮点,找到新闻眼。”
张洵留意到一个细节,当清洲患病的消息传出后,群众和网友纷纷为他加油、送祝福;甚至有人通过一张病床上的照片,找到了陈清洲治疗的医院,还专程飞去上海,在ICU病房外为他祈祷。
“一个普通警察为什么能让群众如此牵挂?”在公安部三微大赛表彰仪式上,央视主持人朱军的评价给了张洵答案:“清洲全心全意在岗位上尽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用心、用真情帮助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陈清洲:一个人“照亮”一座城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