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强领导核心【2】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

解辛平

2016年06月30日16:30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三)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可以穿越时空、照亮并凝聚起无数的人心,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建党前夕,27岁的青年毛泽东就曾大声疾呼:“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一个政党要成为国家、民族的坚强领导核心,其凝聚力就在于此。

  当我们极目回望,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60多年的历史尽收眼底,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力量是如何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1991年,莫斯科一个寒冷的雪夜,在无数人的叹息中,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红色旗帜黯然落下。此时,假如历史可以旁白,一定会反思美国情报部门高级官员艾伦·杜勒斯关于和平演变的设想:“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

  后人总结,正是信仰的力量让苏共在只有20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政权,在有200万党员的时候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也正是信仰的坍塌,让他们在有2000万党员时丢失了政权!

  这不是数字的游戏,而是信仰的佐证。

  2016年,苏共瓦解25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当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涅瓦河畔,发出这声炮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已经在历史长河中远去;嘉兴南湖,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一叶单舟,却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乘风破浪,领航中国。

  后人评价,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上下求索,其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了救亡图存、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历史使命,更在于把信仰嵌入了古老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这个曾被视为“东亚病夫”的民族从此产生了“一种自灵魂深处迸发出的伟力”,实现了精神上的复兴!

  这种由信仰而生的凝聚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的‘真人’”。

  这一点在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中许多人并非出身贫寒,有的还留过洋、做了官,已经功成名就。他们完全可以成为那个时代的“高富帅”,过上才子佳人、官绅名流的生活,但他们选择了颠沛流离、铺满荆棘、随时会掉脑袋的人生道路。

  这种由信仰而生的凝聚力,自人民军队诞生之日起,就化作了灵魂与血脉深处的深刻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美国《时代周刊》曾经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长征就是其中之一。那些留在万水千山的征战痕迹早已在岁月中淡去,但那条蜿蜒的长征路仍吸引了世界无数的目光。正如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所言:“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种精神的威力写就了史诗般的传奇。1934年10月出发时,中央红军长征队伍中共有12位师长,平均年龄27.5岁。长征结束时,这12位师长3死9伤,其中洪超和陈树湘牺牲时连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在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献出生命的征途上,是什么力量使红军将士置生死于不顾,创造了“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今天的人们,只有理解他们纯粹的理想,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和高洁的灵魂。邓小平的女儿曾问父亲,长征是怎么走过来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简洁而深刻,直指信仰的真谛。

  历史照亮今天。95年前点燃的信仰灯塔,依旧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强国强军正当时,行进其中“跟着走”的我们,留下的每一个坚实脚印,若干年后再回首,谁说不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新长征呢?!

  (四)

  没有一种力量,比人民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人心更坚实。

  历史并不偏爱哪一个政党,谁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谁就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谁就拥有永恒持久的向心力。

  80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对“东方魔力”百思不得其解,冒险前往延安一口气提出83个问题: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使他们那样地战斗?是什么支持着他们?他们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

  在那孔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揭示了人民军队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力量所在:“红军是民众的军队,民众无微不至地支持红军;除非先消灭爱护红军的民众,否则没有办法消灭红军。”

  从“小米供养了革命”到“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大包干”契约上的红手印,从新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到遍及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源泉。

  “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别人走呢?”这是战争年代,刘伯承发出的追问。

  答案只有一个: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那天起,就始终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历史的关键细节,往往具有象征意味。我们党在发展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从农村开始的:“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把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领悟得如此透彻;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如此为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着想。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党都把人民福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人民都将意志和力量凝聚于党的旗帜下。

  还记得著名的“耿飚之问”吗?

  耿飚晚年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讲起当年一名战士犯了错误,部队按纪律要枪毙他时,却来了一大群老百姓为他求情,甚至连受害者的父母都请求让他戴罪立功。看着眼前的党员干部,耿飚高声问道:“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

  这一问,今天听起来仍振聋发聩!

  变化的是岁月,永恒的是人心。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转换之后,我们怎样永葆党和军队的性质宗旨永不改变?远离战火走进和平,远离苦日子过上好日子,我们怎样延续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无论斯诺之问,还是刘伯承、耿飚之问,思考的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似乎是一道简单的考题。这又是一道极难回答的考题。

  2016年元旦,细心的人们注意到,习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时,办公桌上新增了一张照片,那是他回到当年插队的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的场景。

  一张照片,一种牵挂;一份纪念,一种情怀。

  “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一个政党向人民许下的如山承诺。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