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渝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主持人:记者 户华为 嘉宾:徐永军 赵周贤 杨凤城 张忠家

2016年06月30日10:45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法院在街头举行“党员奉献日”法律咨询活动,组织党员为市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徐永军

赵周贤

杨凤城

张忠家

【我眼中的95年·圆桌对话】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户华为

嘉宾:

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四编研部主任 徐永军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赵周贤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杨凤城

湖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 张忠家

编者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95年的辉煌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同的宗旨意识;不同的目标任务,相同的价值立场。今天,四位党史专家为我们解读党的根本宗旨在践履中日益强化、在淬炼中不断升华的伟大历程。

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记者:据考证,“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一生中题词最多的用语之一。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共产党人的最高行动准则。我们党是如何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科学命题并始终不渝地践行这一宗旨的?

张忠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立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以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之势,夺取人民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有些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的问题,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从普通战士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到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毛泽东践行一生的信念;从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党章,到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人民至上成为党矢志不渝坚守的价值观。也正是在这一价值观引领下,我们党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创造出诸多人间奇迹。

赵周贤: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的历史证明,她是一个始终为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的党,是一个把“人民至上”作为自己政治哲学的党。党章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以党章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对人民利益认识的轨迹。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强调,党在斗争中完全站在独立的立场上,只能维护无产阶级利益;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一切主张的实现,都要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活动,都要通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自觉努力。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则明文规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总纲在2007年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基础上又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特别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虽然不同时期的表述有所不同,但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目标始终如一。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既是党的性质宗旨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全部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庄严使命。

徐永军:我们党95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谋解放求幸福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获得人民信任、拥护、支持的历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宗旨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丰富和拓展党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深化了全党对宗旨的认识,增强了全党践行宗旨的自觉性。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正确看待和处理党和群众的关系,形成了一整套体现党的性质与宗旨的群众观点,并坚持用这些观点教育党员干部。二是不断探索和总结宣传、教育、组织、服务群众的方法,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三是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与群众同甘共苦,形成了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四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确定党的纲领、制定党的政策,团结和带领人民共同奋斗。这四个方面的工作,使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结成了血肉般的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是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越抗越大、越抗越强,在解放战争中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国民党的奥秘所在。这也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新胜利的根本原因。

杨凤城:“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党能够从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因为我们不仅在理论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且在实践上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始终坚持着眼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一切实践活动,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和优势。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民主革命目标。此后,无论是发动工人罢工,还是促进国民革命,无论是掀起五卅风暴,还是推动北伐战争,虽然革命形式不同,但都聚焦于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创建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无一不是围绕着推翻封建主义剥削和压迫,让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这一目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陷侵略军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靠的就是“保家卫国”这一体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信念。也正因为此,广大贫苦农民踊跃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出现了妻子送郎当红军、母亲送子上前线等感人场面。没有人民的参与、支持和保护,就没有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同样,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全体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诚哉斯言!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