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李保国精神内核解析(一)【2】

记者 辛 强

2016年06月27日15:52    来源:河北日报数字报    手机看新闻

(二)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每一名党员,都应拿李保国这面镜子照一照。

当你纠结于人生选择的时候,请看一看李保国的“路线图”。

1981年,李保国大学毕业留校不到10天,正值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太行山综合开发研究。刚刚跳出农门的他第一时间报名,放弃安逸的城市生活,扎进山沟一干就是35年。1996年,河北中南部发生特大洪灾,他出现在科技救灾的第一线。2015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已是知名山区治理专家的他奔走建言,并为全省脱贫攻坚下乡干部作首场报告。“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铁一般的担当,背后是铁一般的信念。

当你慨叹于没有“背景”的时候,请看一看李保国的“朋友圈”。

手机里将近900个电话号码,农民有三四百个。“井陉核桃”“曲阳核桃”“平山苹果”……素不相识的求助者就这样被存入通讯录,以便随时指导。“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百姓穷。”“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常人眼中的教授,背景应该是书斋、讲台、学生,李保国的背景却是大山、村庄和乡亲。“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朋友圈”即是“利益圈”——面对有信仰的人,势利者的逻辑如此脆弱。

当你迷茫于为何奔忙的时候,请看一看李保国的“时间表”。

35年如一日,每年在山区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我省太行山区所有县域。他的“档期”永远排得满满的:去世前的101天里,他外出62天,行程7860公里。去世的前一天,在石家庄主持3个项目的验收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通过微信指导果农治果树叶病,为苹果园联系滴灌设备,帮村民联系建设采摘园……有人说:“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李保国58岁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却是充实的人生、精彩的人生。

当你纠结于“里子”和“面子”的时候,请看一看李保国的“项目书”。

“花把式”农民不会买账,“盆景式”的成果治不了穷,李保国要的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科技开发模式。富岗苹果128道标准化工序,葫芦峪的标准化技术模块……技术必须“接地气、能治穷、有市场”,“要多搞‘雪中送炭’的技术,不做‘锦上添花’的文章”。把论文写在大山上,把课堂设在田野里,这是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严谨朴实,更是对百姓的一份责任担当。

当你彷徨于付出与回报的时候,请看一看李保国的“经济账”。

帮助无数农民、企业获利,他却不从企业、农户拿钱,不占一点股份。很多时候,下乡往返的路费、请专家前来培训的费用,都是自掏腰包。“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的。”在利益的潮起潮落中保持清醒,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李保国并不“清贫”,农民的笑脸是他最大的财富。“我办成的这么多实事本身,就是对我的最高奖励。”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李保国就是这样一粒种子,深深扎根于群众。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样的共产党员,人民怎能忘记?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奋斗、牵挂的地方,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精华推荐